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開幕,吸引許多人潮,更成為網紅新的拍照聖地。
城市裡多個熱鬧的觀光政績,也是美事一樁,但是當成歷史保存的文化政績,真的就是太吹噓!
甚至將榕錦時光生活園區,譽為台灣版的金澤東茶屋街,就真的是天龍笑話!
去參訪過金澤東茶屋街,來說說兩者多麼不像!

先談建築歷史,東茶屋街其實不只一條街,而是一個區域,2001年日本列為重要歷史建物群保存區。東茶屋街建於1820 年,保存區許多老屋都是超過百年,而且還是原有樣貌。

區域內的老屋,因為有人居住使用,都是以修舊如舊的修繕方式維護。其中新修的房舍,大都是經過改建的房子,為了恢復保存區的整體面貌,進行全面翻修,或是立面改造,讓街區風格一致。

東茶屋街過去是遊樂場所,充滿尋歡的富商,賣藝的藝妓,以及相伴茶屋生意的商人、工人,形成一個深具特色的庶民文化。經過百年歷史,一些茶屋依舊堅持傳統,甚至列為重要文化財的志摩茶屋,不是只留空殼房屋,而是內部保留許多文物,富有文化保存與教育意義。

台灣風靡文創的新商家,金澤推動地區老舖的百年會,由在地許多百年老舖組成團體,制訂公約憲章,堅持文化傳承,推動新的商品價值。歷史街區重點不只是老建築,老屋內有老舖,才是真正有內涵的文化保存。

東茶屋區或是日本很多歷史建築群,能夠保存如此長久,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太變動的居民!換句話說,居民能夠世代居住,安心營商過生活,不只有家族相傳的老舖,也能有世代守護的老屋,所以形成許多歷建保存區。
在日本,不太因為地方有發展,政府就來趕居民,清理土地,引進財團。在東茶屋街有動用徵收,徵收街角一棟房舍!因為街區都是木造建築,為了消防目的,動用徵收的協議價購,取得街角土地,地下興建消防水池,上方作為休息空間,真正為了公共利益的徵收。
看完日本東茶屋街的故事,再來看看台北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先從一張地圖,認識榕錦時光生活園區的前世今生。
日本在1904年建立台北刑務所,就是日本時代的台北監獄,同時在監獄周遭建築官舍,提供刑務所官員、員工居住。
1963年台北監獄遷至桃園龜山,刑務所拆除清空,建立現今中華電信、中華郵政大樓,但是周邊的宿舍群,在戰後一度改成軍人眷舍、公務員宿舍,後來地上屋轉租、轉賣一般居民,形成過去的華光社區(紅色區域)。

華光社區入住許多城市移民,過去被稱為監獄口,依賴監獄面會住宿、添物送餐作生意。監獄搬走後,地區高度發展,居民開啟小吃餐飲、古物市集等生意。

由於土地為政府所有,建物許多是官方宿舍,在不能改建下,修建、增建形成雜亂的居住環境,甚至被視為都市之瘤。2006年開始計畫都更,喊出打造台北華爾街,2010年法務部開始清理土地,政府又說要興建台北六本木。

不斷的開發計畫,壓縮居民的居住空間,很多購屋無地,或是租屋無地的居民,面臨一旦開發就無處可去的困境。





2012年開始,許多學生、青年看不過去政府迫遷弱勢居民,在那個反迫遷風起雲湧的年代,紛紛加入華光反迫遷的行動。

面對居民與學生強力抗爭,政府使出的大殺招,就是不管是購屋或租屋,只要不搬離,就告竊佔國土,並且計算佔地幾十年的利益所得,居民不付,直接從銀行帳戶扣。
甚至不在規定時間內搬離,拆房子的費用,變成居民要支付,居民不付,告上法院,從帳戶裡扣。

漸漸的,許多居民承擔不起房子守不住,還要負擔巨額罰款,紛紛無奈搬離。在政府訂出搬遷期限,動用警察強力執行,許多居民根本是連夜逃離居住幾十年的老家。

諷刺是,政府強拆華光社區,只是要土地,根本沒在管老房子!過去只指定刑務所南北邊,用古早拆台北城牆石頭興建的刑務所圍牆,所有官舍建築都不予保留。

由於刑務所的南北邊的圍牆外,都還有殘存整列的官舍群,以及社區內還有口字形宿舍等歷史建物,許多文化人士、建築學者憂慮文化不保,提出刑務所宿舍群與聚落保存,進行文資審議,希望留下老建物,也能保存居民的生活空間。

2013年文資審議出爐,北面官舍群不指定,口字形宿舍不指定,南面官舍群僅指定東面一半。如此的審議結果,套回地圖去看,就是要清空華光社區,保留方正完整的土地,有利後續開發,因為不臨馬路的建築,地價會掉很多很多!


歷史建物拆光光,指定留下的南官舍群只保留一半。更玄妙是,一半南面官舍群文資指定,不是修復與再利用上,規範較嚴謹的古蹟等級,而是可以彈性變動,多元運用的歷史建物。
這個保存區就是現今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基本上整體就是拆光重蓋的新建物,除了幾處殘蹟保留。

從不保存,到局部保存,甚至用歷史建物保存,都可以看清一路以來,政府對於刑務所官舍建築群的真實態度。現今蓋完敲鑼打鼓,強調文資保護的心意,以及端來對比保護嚴謹的金澤東茶屋街,真是笑掉人們大牙!

至於華光居民的庶民生文化特色,一張看板寫的文化深厚,卻一字不談居民如何含淚被迫遷走,彷彿就像城市裡的瑪雅文化,一夕之間突然消失!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只是樣板,用來遮掩一路迫遷奪地的歷史,如果迷醉再建的歷史空間,建議多走幾步,到旁邊的大草皮,回憶多少歷史建物早就拆光消失,留下數百億等候開發的台北華爾街、六本木,才是政府對待歷史建物的現實態度!
如果多看一下,地皮上應該還有遺落華光居民未乾的淚!

榕錦盛開。華光不再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