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斯卡羅】


斯卡羅播出完畢!也該介紹一直沒出場的角色,牠們是土地最原始的主人。

在台灣南國這片土地上,牠們被射、被趕、被開發,悲情更是遠古至今。

蹭一下斯卡羅熱潮,也介紹狂鷹、陸蟹、梅花鹿這些瑯嶠斯卡羅的野性主角。


灰面狂鷹

南路鷹,一萬死九千!一句台語順口溜,說明恆春半島的生態實景。

每年冬天,大批猛禽南遷渡冬,台灣是中繼點,特別恆春半島是出海的最南點,於是每年九月後,陸續有數以萬計的灰面鷲等猛禽飛來,集中到恆春、滿洲一帶夜棲,休養充足再飛行出海。

於是每年十月瑯嶠鷹季,滿洲看黃昏落鷹,社頂看清晨起鷹,成為生態大事。

一萬死九千,說明地區大量獵鷹的傳統。過去狩獵社會,鷹肉算是重要食物,獵鷹有其生存需求。

到了現代社會,食物多元,猛禽也列保育類,獵鷹就成非法行為。但是市面上食用與標本需求,盜獵依舊不斷,每年上演獵人獵鷹,警察抓獵人的故事。

曾經一位盜獵獵人自白,說他們在山上有獵寮,夜間抓鷹很簡單,甚至一邊處理鷹屍,一邊看著山下繞行上來的警車燈光,再慢慢閃避,時間都很充裕。

但是「文明來自教育」,獵人自恃警察找不到獵寮,但是孩子知道位置,特別是學校老師教導非法獵鷹的故事後,爸爸處理鷹屍,孩子在後面一直唸,傷心欲絕,為了維護父親的形象,於是決定放棄盜獵,加入護鷹巡守隊。

灰面鷲不再一萬死九千,但是隨著全球大開發,來台數量也不及過往。

狂鷹有無很像斯卡羅,傲視大地,但是遇上國際強者,也只能一萬死九千的悲情。

梅花鹿

台灣梅花鹿對台灣的貢獻,不只豐富自然生態,更重要是開啟台灣的對外貿易。

早在台灣被稱為福爾摩沙之時,生活台灣平原上的梅花鹿,已經成為貿易的大宗,根據中研院士曹永和所著的台灣鹿皮考,台灣每年可出口15-20萬張鹿皮。

甚至荷蘭人與平埔族的鹿皮貿易約定,都是可算台灣最早的對外協約。

根據紀錄,早期平埔族獵鹿,不是一頭頭抓,而是在平原挖出單面斜坡大坑,開始把鹿往坑裡趕,然後出入口一封,就是成千上百頭,然後慢慢處理,分批出口。

所以台灣以鹿為地名的地方很多,鹿埔、鹿寮、鹿野、鹿港、鹿橋,許多地方都有鹿。

一邊抓,一邊墾地開發,大量狩獵,棲地減少,平原上的梅花鹿族群消失特別快。

到了現代,平原梅花鹿幾乎完全失去棲地,1960年代台灣野生梅花鹿完全消失,只有山上的水鹿還保有原始族群。

為了恢復梅花鹿族群,社頂公園最早展開飼養繁殖計畫,透過再引種繁殖梅花鹿,然後在恆春半島有計劃野放,希望慢慢恢復舊日景觀。

但是事與願違,現今環境畢竟與過去不同,因為聚落、道路,野放出去的梅花鹿很難擴散。甚至在滿州許多村落有狗,狗追狗吠,就讓膽小的梅花鹿無法北遷。

無法向北擴散的鹿群,族群量越來越多,食源不足,就吃農民的農作,特愛牧草田,或是直接啃食樹皮,造成恆春半島熱帶樹林的保育危機。

更重要是,梅花鹿一直未被歸類「野生保育動物」,只能算「家畜」,所以在鹿身未明下,過著曖昧不明的生活。

梅花鹿和平埔族,有著神似命運,一起在平原生活,受到迫害流離,然後在族群消失後,身份又不被承認,如今追求正名,回歸自然/歷史地位。

陸蟹

恆春半島又稱陸蟹半島,一個地區的陸蟹種類,就佔台灣陸蟹種類的八成,至今還有許多新種發現,陸蟹歧異度居全球之冠。

生態學者劉烘昌研究,在陸蟹分成陸封型與降海型的族群上,恆春半島因為地型,兩者同時存在,恆春半島的陸蟹研究,在國際有著重要地位。

問題是,陸蟹種類多,族群量大,也拼不過開發浪潮,道路開發,壓死一堆陸蟹,甚至土地開發,就把棲地毀了!

恆春半島上,僅剩港口溪、香蕉灣、後灣、保力溪口,還有大量族群的陸蟹棲地。

但是可悲是,後灣、保力溪口先後有開發案,危及棲地,港口溪、香蕉灣因為道路橫越,常常陸蟹橫死,於是年年上演陸蟹過馬路的保育秀,一直沒修下方可穿越的生態道路。

陸蟹像是漢人與客族,族群龐大四處開疆拓土,但是國家一來統治,生活空間越來越受限,再也不是海闊天空。

斯卡羅是族群的故事,但是在這片土地上,更有許多無言的生物,以逃竄消亡,書寫生態斯卡羅的無言劇本。

下次探訪斯卡羅各族群,別忘看看生態斯卡羅的豐富多元,剛好數百年前十月簽下南岬之約,也是狂鷹來臨的季節,不知卓杞篤與李仙得有無同時望天,看著滿空鷹旋!

分類:環境, 生態, 山林, 歷史標籤:, , ,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