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機遙望彰濱工業區,赫然發現崙尾東潮間帶的水面型光電場,已經建了上去。
對於這片生態多元的潮間帶,將會造成甚麼破壞?讓人思考綠能的目的,除了非核,是否也該兼具生態!


原本,利用彰濱崙尾區閒置工業區土地,建設陸上光電場,也算美事一樁。在不搶農地、林地、灘地,解決長期閒置工業土地(雖然過去也是填海造陸的破壞環境),但是這樣綠能也算不傷環境。

在崙尾工業區東側海域,目前正興建宣稱全球最大的水面型發電站,光電場規劃臨1地號87公頃、臨2地號89公頃,共計176多公頃面積,建設水上浮力型光電場。

崙尾工業區東側的大面水域,雖然是官方強調未填埋工業區的「浮覆地」,實際卻是保留彰濱僅剩原始海岸,多年來已經成為一塊生態豐富的「潮間帶濕地」,生物多元不輸高美、香山等其他海岸濕地。
現今潮間帶設置光電場,究竟會有什麼生態影響?
以瀕危保育的白海豚為例,根據白海豚學者長期生物監測,崙尾水道這片廣大潮間帶水域,已經證實是白海豚出沒熱區,甚至懷疑是幼豚的生養棲息地。在2016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的《中華白海豚族群生態與食餌棲地監測》研究計畫,清楚敘述崙尾港間的淺灘海域的白海豚育幼群呈現高度集中趨勢(紅線文字處)。

這片崙尾港的淺海海域,指的就是崙尾東潮間帶,高潮時可達二公尺,白海豚能夠移動、覓食,並非外傳淺灘無法進入。
如今,淺灘海域(潮間帶)設置光電版,不只影響白海豚棲地,也影響濕地生產的食源,更重要是未來白海豚會不會被光電板迷宮困住!別忘記!過去這裡曾有白海豚死亡記錄!
崙尾東水域建光電場,一直有爭議,也讓人憂心。但是在沒有環評審查下,根本無法確認建光電場,對白海豚將會造成什麼影響?
更諷刺是,6月海委會才預告西部沿海7萬6300公頃面積,將劃設「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如今重要棲息地的崙尾東水域,開始興建光電場,讓人不解保育的決心與意義。
另外在鳥類生態上,崙尾東潮間帶棲息許多候鳥、水鳥,最近因為崙尾區風力發電機的興建,生態學者也是保育專家蔡嘉陽進行調查,指出彰濱工業區的水鳥,會到崙尾東覓食,再飛行到海岸棲息,兩端穿越線上設置風機,可能會影響鳥類,甚至造成誤傷。

離譜是,風機設立還在擔心阻斷飛行路線,光電區卻直接將覓食區舖上光電板。換句話說,就是把鳥類餐廳給佔了!毀了!
如此惡搞!覓食區都毀了。風機還需要考慮穿越影響嗎?真是變成一石兩鳥的一件開發兩案開花。
光電場能造成什麼生態破壞,早有研究報告公諸於世,政府是沒看見,或是不想看見?同意這樣的開發!
鋪地磚式的光電板

台灣已有埤塘設置水上浮力型光電場,一直有佔據鳥類棲地的問題,桃園目前已進行管制,不再任意設立。一直好奇在漲退潮的潮間帶,如何做浮力型光電。
休假回鄉大塞車,乾脆繞過去看看。

沒想到正逢大退潮時刻,就見一大片光電板就直接壓在潮間帶上。

雖然,官商都說那是未填埋的「浮覆地」,但是整個潮間帶早是生態多樣化的濕地,各式生物生活在濕地。
如今像是「舖地磚」的作法,不透光,壓泥灘,縱使有浮桶相隔,說不影響生態,誰相信!
當地漁民表示,太陽能板大面積遮光,灘地曬不到太陽,很快就會腐臭變爛泥,沒什麼生物會居住。更重要是,潮間帶生物怕驚擾,整天頭頂「扣扣響」,還會壓下來到灘地,驚到「走哪飛」,怎麼還會住那裡!

170多公頃面積相當巨大,後面不知還要再舖多大?光電場對潮間帶生物,像是遮光壓地的天國!多少生物失去棲地?多少生物需要逃離?
一路綠燈的光電帝國
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說,開發之初就有提出警告,光電場會破壞潮間帶,但是政府聽不進去。她表示,在環評法細則中,風機有一定條件,必須進行環評,但是光電場沒有,過去說要修法納入,但是只有樓梯響,沒有下文!
於是光電場設置一路開綠燈,埤塘、農地、山坡、鹽灘、造林地、漁塭、潮間帶….,能用的農業土地都找上,就是城市屋頂難安裝。
無需生態環評,只靠生態檢核、調查,很想問這種浮力型光電板,退潮直接壓濕地的作法,究竟誰允許如此施作?誰為生態評估背書?誰要出來負責?
台灣數十年反核,追求綠能,期待綠能讓環境更善,兩相共好!
但是現今綠能毀生態,不會後悔反核決心,卻開始迷惘,綠能是創造新環境?還是新金流?找地種電搶補助?
希望大家關心,記得下午退潮去看,看看整個潮間帶受到如何破壞!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