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星宇航空出包事件,歸因成田機場宵禁管制,意外勾出超過半世紀前反成田空港的三里塚抗爭,那是一場經典的社運抗爭,居民為家園反徵收,結合學生、工人展開激烈的鬥爭,至今還是成為學習、討論的事件。
過去,認識三里塚的空港粉碎,依賴當時許多記錄者的影像,特別是小川紳介等長期記錄者的影片,更能深入看見內部的團結與分裂,思考運動的前因與成果。
2014年前往成田機場旁的三里塚,探望這塊曾經聚集理想與熱情的激戰地方,回國在媒體論壇上,介紹小川紳介的記錄影像。
如今,又談起空港粉碎,再將文章貼上,回憶這段過往!

黑白的畫面,跳動的光影,看著將近40年前,小川紳介拍攝日本農民反成田空港的紀錄片,卻是一切如同昨日,半世紀前農民的苦難,政府的粗暴,換了國度,跨過時空,依舊是相似場景,相同悲情。

日本在1966年為了建立成田機場,開發面積達一千多公頃,其中依日本土地收用法,徵收農民土地約600多公頃,徵收土地橫跨千葉縣的三里塚和芝山町二個地區,當地農民不滿政府徵收農地,立即組成「三里塚、芝山聯合空港反對聯盟」,後來又吸引大量學生與青年加入,展開為期40多年的激鬥,至今都還未算平息。

當時紀錄片導演小川紳介,離開電影製作,就投入紀錄拍攝,當時因為反日美安保條約,日本社會的學生反抗行動,形成他早期的紀錄片作品,如《四個函授生的故事,1966》、《羽田鬥爭的記錄,1968》等。到了成田反空港抗爭開始,他帶著紀錄團隊前往三里塚、芝山町,開始長達八年的蹲點拍攝,紀錄下農、學聯合的抗爭歷程,剪出《三里塚之夏,1968》、《第三次強制測量阻止鬥爭,1970》、《第二道防線的人們,1971》等片。

更讓人感動是,因為抗爭的長期記錄拍攝,小川紳介從拍攝抗爭,轉向紀錄農民生活,搬到三里塚居住,一住近二十年,拍出1982年 《古屋敷村,1982》、《牧野村千年物語,1986》等片,真實呈現當地農民生活的實景,並從這些實景中,讓人體悟農民對於土地的依戀,以及面對困境時的心理轉變。

小川紳介的紀錄片,有其相互貫穿的脈絡,反映著一位紀錄者在長期紀錄下,呈現的思索歷程。在過去,社會比較多關注在抗爭影像的部分,缺乏他以近乎考古學,口述史,重新紀錄一個地區的命運,讓人更深沈思考當代農民的處境,這應該也是小川紳介在長期拍攝抗爭影像後,更往農民生命史的紀錄片,想要呈現的永恆課題。
2014年第九屆國際紀錄片影展,有系統的引入小川紳介的九部早期紀錄片,一部分析小川紳介的影片,以及一部由當時首席攝影師,重回抗爭現場,所做的今夕紀錄,讓人一窺空港抗爭的現今態樣。

9月24日的試映會上,播出《三里塚之夏》,成為開啟成田抗爭的序曲,這也是小川紳介紀錄團隊,剪出的第一隻抗爭紀錄片,紀錄著農民初期的抗爭,以及學生、青年的加入,在政府、警方不斷強烈壓制下,農民與學生對於提高抗爭型式的討論,以及村民、學生之間的團結。

在後續的紀錄片中,就可以看見農民、學生全面激鬥後,從糞尿彈到汽油彈,從打帶跑到全面衝撞,以及建立碉堡、挖掘地道,將抗爭變成陣地戰。

在這些衝突影像之中,記錄政府的奸巧,警方的粗暴,以及人民由害怕到無懼的心理轉變過程,並且面對國家暴力下,所發展出來的人民抗爭行動策略,甚至到後面更赤裸呈現學生與農民的分裂,農民之間的分歧。
一系列記錄片的完整觀看,將會看到一個抗爭事件的歷史紀錄,同時也完整呈現出所有社會運動中,從古到今面臨的各種相助,分裂,以及如何結局的問題。
小川紳介的紀錄片,其實對於台灣社運界並不陌生,在早期許多社運野台的現場,就透過VHS錄放影機,片段撥放許多「日本人打警察」的抗爭畫面,為人民壯膽助勢,影片裡面有成田空港抗爭,東大安田講堂的佔領,以及更多反安保的街頭激鬥,讓在世界各地,都有憤怒的人民反抗政府。
台灣社運抗爭從沒少過,街頭激鬥也是不時發生,築堡壘守建築的抗爭,從樂生到立院都已發生過,唯獨抬木樁衝撞警察,還有大量投擲汽油彈,人民都在克制的範疇。但是,別以為人民的理性克制,就成為政府橫霸進逼的空間,就像小川紳介紀錄片中的婦女隊,說出那段感人的話,「當然會怕,但是知道我們是對的,就不怕那些警察。」
為了守護家園,不怕法律,青年、農民、婦女、老人,組隊衝了出去,讓成田空港抗爭纏鬥四十年,留下的歷史影像,成為世界各國社會運動觀看學習的對象。

上個月,前往當時抗爭現場的芝山町,並且參觀空港歷史館,得知空港跑道至今未能完全建成,依然有住戶不願搬離機場開發區,以及當時機場旁,也有工業區開發,但是因為抗爭過激,只能縮小規劃,甚至現今進入成田機場,不同其它機場直入,機場外圈還有鐵網阻隔,駐警會上車盤查,日本政府對農民抗爭依舊心驚。
目前,台灣有許多徵收事件,人民面臨著相同的悲情,失去家園的憤怒,也如三里塚、芝山町的農民一般,都有著堅決抗爭的決心。成田抗爭是舊影像,但是所有相同的政商結構不變,人民應當觀影警惕,永遠不該忘記維護人權,所該有的最頑強抗爭。

成田機場抗爭歷史簡表:
1966年,日本政府決議興建新東京機場(成田機場),居民成立反對聯盟。
1967年,日本政府出動機動隊(鎮暴警察),協助強制測量,中核派等學生團體陸續加入抗爭。
1971年,日本政府開始收地,衝突加劇,青年學生佔領東十字路檢查哨,衝突中三名警察死亡,許多青年、學生被捕。
1972年,農民強化修築堡壘,防禦警方推進,展開長期堡壘攻堅。
1976年,農民成立集體農場,成立合作社,走向無毒種植,以照顧土地,向外求援。
1978年,第一條跑道落成,機場啟用,上萬警方駐守防範,農民抗爭從守變攻,干擾機場運作,學生農民一度衝入塔台。
1983年,農民、青年分裂,農民要求左翼組織退出。
1989年,政府成立調查委員會,政府與反對同盟展開談判。
1991年,政府與反對同盟召開公聽會,政府提出道歉,相互保證放棄武裝激鬥。
1994年,談判結束,農民要求成立機場監督小組,以及實驗農常計畫。
2000年,部分農民陸續交屋遷走,但是部分居民依然堅守,政府縮短跑道,不再強制。
至今,每年依舊有成田抗爭團結活動,以及各式研討會。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