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以台南Mattauw(麻豆社)為名,結合貫穿流過的母親河曾文溪流域,在時間與空間的尺度上,展開歷史流遠與空間綿長的地景藝術展。

藝術展準備期相當長,並且邀請數十位藝術家,分別在「小、水、竹、影、植、土、農、聲、原」等 9項大子計畫中,創作60多件藝術作品,以及座談、活動、農作計畫。

展場分成總爺藝文中心展區、渡(頭)拔(林)展區、大隆田展區,展期從2022年10月15日到2023年1月29日,讓民眾看藝術,參加活動,認識當地歷史與人文。

展前找時間前往參觀,看見許多讓人驚艷的作品,有空可以去參觀。


總爺藝文中心展區

〈醒祂 你的鹿/我的路〉 劉哲安

藝術家劉哲安擅長竹藝編織,近年在花蓮創作栩栩如生的竹編大猩猩,已經引起關注,甚至成為花東旅遊必到的打卡景點。現今在Mattauw大地藝術季中以20萬支竹片,挑戰9公尺高的竹編梅花鹿,更是巨大挑戰。

過去西部平原生存大量梅花鹿,平埔族更是獵鹿取皮,進行貿易,梅花鹿的意象,除了外型動人,更相當具有歷史意義。

〈海神計畫〉林純用

看見藝術家林純用創作的作品,第一眼就讓人相當驚艷,根本就是四草鯨豚館那隻鎮館之寶的鯨首骨骼,竟然運用漂流木完全再現,甚至更多了流動感。

以海神計畫為名,回顧曾文溪過去曾發現古鯨化石,以及曾文溪出海口的台江內海,曾經名為海翁窟,過去荷蘭人稱為鯨骨之海。

〈攔砂壩〉廖昭豪

曾文溪上游有曾文水庫,為了防止淤砂,設有大大小小幾十座攔砂壩,保護水庫,卻也帶來生態危害。藝術家取用毀損攔砂壩的意象,重新複製建造,巨大灰色的樣貌,讓人反思河道上的人工建物。

林韋言〈漫遊-烏山頭水庫溢流〉

大地藝術季中,有著龐大的攝影計畫,作品分佈在各展場。其中利用空拍,拍攝曾文溪流域的各座水庫,讓人認識水資源的地景。

〈鵲〉南藝大B群

南藝大的B群由一群師生組成,參與許多藝術創作,特別是作品利用自然能,設計永動裝置。這個神似落葉收集器的藝術裝置,在巧妙的平衡設計中,因為落葉的重量,或是風力的吹動,就可以想翅膀,不斷的飛舞。

渡(頭)拔(林)展區

〈捏地-渡拔燒〉陳瑋軒

早期燒陶多數以田野燒方式進行,採集當地泥土,當地薪材,捏製素胚,燃起柴火燒陶,成為最接地氣的工藝。渡拔燒計畫挑選官田渡拔里磚窯廠舊址作為創作基地,展前就沒日沒夜展開捏陶野燒,就地創作地景作品,作品不只陶藝,連野燒的窯,都成為作品一環,讓人十分讚嘆!

大隆田展區

〈療癒系列2〉安聖惠

〈MATA的凝視〉王昱心

〈和大地撐起的家〉伊祐。噶照

這項作品由2021年桃園大地藝術季移展而來,運用木片製作巨大的種子,以樹根伸入土地,種子萌芽,象徵在大地撐起的家。

藝術季作品眾多,並且搭配許多活動與講座,喜歡的朋友可以前往官網,計畫自己的行程,參與觀賞這個盛大的藝術季。

分類:攝影, 旅行標籤:,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