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光入鄉空山祭】


終於來到享譽盛名的台南龍崎空山祭,去年第一屆以2個多月展期,湧入19萬人次,寫下地方藝術祭的耀眼記錄。

龍崎多數是泥岩地質的惡地地形,但是看惡地地質,遊客多數前往高雄田寮月世界,龍崎反而不多,甚至就算觀看惡地地質,也多是白日活動,晚上除了吃土雞,幾乎全無遊客。

台南市府去年以月津港燈會的思維,邀請專業團隊,將光藝引入龍崎,舉辦龍崎光節空山祭,不只讓地區有新的旅遊項目,同時有了夜間活動。

於是在空山不空之外,更成為夜間也美的藝術祭。

更重是,在龍崎攪了多年的掩埋場抗爭之後,空山祭的出現,也成為一個藝術反抗,誰說空山只能埋廢棄物!

為了盛名,為了意義,擠爆人,也要來到空山祭朝聖。


空山祭在龍崎虎形山公園舉辦,展期從12月25日到2月28日,每天1700到2200展出。1月2日來到現場,場外已經有長長人龍排列,等待進場。

因為疫情,入場採取實名制,並且要測量體溫,以及場內人數管控,所以入場必須等待。

龍崎吊橋是入口,前方地面投影龍崎學童的畫作,形成「出蛇入畫」的作品。

通過吊橋,以環保編織的再生藝術,有如大蛇的鱗片,形成「化蛇織影」的創作。

以古老模具與工藝器具,像積木般堆疊排列,創作「陽台城市文明」。

透過影像、聲音、不斷輪迴複述的話語,形成「世界末日的麻醉槍」作品。

透過竹編、膠布包裹,創造長長的「怹(ㄊㄢ)食蛇」,諧音是貪食蛇,但是字面怹,卻是有著團結共食的意義。

以鐵線彎繞,透過螢光反射所形成的光蟲,偏布整個展場,成為耀眼的夜間生物。

從光蟲發展出的「流光樹林–團聚」,開啟一個有如阿凡達森林的壯觀視野。

主展場上的「窩鏡窗」,訴說在地鄉土故事中,龍崎有著七星墜地的地穴,一個風水寶地。

「蛇妖傳說」是窩鏡窗的山洞裡,居住大蛇,蛇眼光芒閃耀到台南市區,讓女子可以照鏡梳妝。

在台南長期以來,龍崎一直是有大蛇(蟒蛇)出沒的傳說,但是好像沒有實際紀錄。

由日治時期舊公所改建的竹炭故事館,呈現龍崎的竹產業。

以竹編聞名的龍崎老街,過去生產許多竹製品。

空山祭地形地形高低起伏,上下樓梯落差高,對於年長或抱小孩的遊客,體力是大挑戰。

懸掛各種在地影像的日記本,形成的「地空膠囊」作品。

有很多貓的貓階梯,走走找找幾隻貓。

展場之外,龍崎的夜間街道。

第一屆空山祭以空山不空,突顯龍崎的存在感,第二屆以大地迴生,強調返鄉回歸的可能。藝術祭開創在地創生的可能,但是如何擴散均勻,成為台灣眾多藝術祭的克服問題,讓聚光燈變成月光燈,柔和普照地方,讓當地居民不會看著遊客擠爆展場,卻是來去匆匆的無奈。

更希望,能有一屆空山祭,可以在龍崎廢彈場(掩埋場預定地)舉辦,加速推動龍崎地質公園的成立,讓空山不成空,惡地有生機。

分類:節慶, 攝影, 旅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