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基隆放水燈】


一直想去拍基隆放水燈,但是年年都錯過,今年看準時間前往,不想錯過這個台灣的重要民俗。

放水燈儀式在亞洲地區都有流傳,有著祭祀、送厄、祈福的目的。

台灣農曆七月中元節的放水燈,選在中元普渡的前一夜,在河、海等水域舉行放水燈,為好兄弟照路,邀來共享祭品。

在國外,放水燈有送走亡靈的意義,但是在台灣舉辦在七月半中元節前夕,有著邀請的意義。

基隆放水燈流傳已有百年歷史,水燈製作型態不斷演變,從過去木板放燈籠,一盞明火漂向幽暗,現今已是製作金壁輝煌的紙紥屋。

透過不同姓氏宗親,製作水燈放上木排,引燃燒給好兄弟的紙錢,在熊熊烈焰中漂向大海。

基隆放水燈吸引大批遊客,攝影位置更是C位難求,十一點開始放水燈,中午岸邊就已佔滿腳架。

下午趁九點管制前,衝現場搶位置,搶到一個好拍水燈,但是不好拍煙火的位置,也算符合需求,展開基隆放水燈的初體驗。


十四夜,經過市區花車大遊行後,晚間十點水燈逐漸到望海鄉會場集結。水燈排成一列,讓遊客觀看,供獻祭品。

各家水燈金碧輝煌,裝飾相當華麗,水燈座以木竹搭建。

各家人員在水燈內放入供獻紙錢,準備燃燒。

放水燈前的宗教儀式。

協助施放水燈的救難人員,等在海岸,並且燃燒紙錢,祈求平順。

現場擠滿的攝影者。

水燈開始下海施放,第一座由今年主祭宗親領頭。

水燈下水,點燃紙錢,並且有招魂幡,邀請好兄弟到來。

救難人員協助越過潮浪,水燈帶向外海。

水燈漂向越遠,邀請效果越好,成為各家水燈比較的一環。

放水燈會場放起煙火,許多攝影者一早搶位,為的就是拍攝水燈與煙火同框。

放水燈原本該是幽遠靜默的宗教儀式 但是因為觀光化,夜間施放煙火增加觀光賣點,但是覺得破壞原有氣氛,也讓暗夜水燈向幽冥的氛圍,變成明夜水燈爆煙火的場景,有些喧賓奪主。

透過放水燈儀式,更能感受到陽世陰間兩界的互動,一種發自人間的弔祭,在特定時刻、特定場域永恆的進行。

分類:節慶, 攝影, 文資, 旅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