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大帝國2】-蠶食鯨吞的擴張


八八風災屏東淹水的漁塭(郭志榮 拍攝)

台灣光電綠能產業的發展,可以用火箭速度來形容,從2010年開始鋪設,幾乎談不上產業和利潤,到2021年國發會統計,「台灣太陽光電產業產值達1758億元,相關廠商家數約469家」,十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鉅型產業,如同一個光電大帝國。

台灣的光電帝國如何形成?其實有著相當多元的因素,其中包含政府綠能政策、光電業者的整併,甚至還有社會環境的結構,一步步開啟台灣光電產業的鴻大版圖。

光電帝國的源起,要從一場災難談起。

2009年莫拉克颱風引發的豪雨,形成八八風災重創南部,特別是屏東沿海養殖業,根本都泡到水中,而且災害不只一次,包含2010年的凡那比颱風,屏東沿海地區簡直一淹再淹。

為了解決災後重建問題,當時屏東縣長曹啟鴻想出一個「養水種電」的對策,思考佳冬、林邊沿海土地,多數地層下陷,豪雨就淹沒漁塭、窪地,不如讓受損的漁塭、窪地成為滯洪空間,上面鋪設光電板增加漁民收益,所以開始推動光電救災的重建工程。

當時推動之初,漁民所得依賴政府補助,光電板發電多半自用。但是2009年政府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其中規範綠電併網(民間發電可併入台電電網),以及審議政府躉購綠電的費率,讓一些光電業者看見一片賣電的藍海,開始組成公司,尋找土地,設置光電場,發電賺錢。

光電帝國的雛形,從此開始。


蠶食:從漁塭出發

光電產業發展源頭的光采濕地(郭志榮 拍攝)

2010年在屏東林邊推動的光采濕地示範電場,成為光電產業發展的開始。

當時為了進行光林村的排水工程,縣府協助當地協會,集資租下六公
頃的廢棄魚塭做為滯洪池,命名為光采溼地,一方面推動滯洪防災的濕地生態,一方面推動養水種電的光電發展。當時一些新成立的光電公司到光采濕地旁邊,租下漁塭設置光電場,漸漸形成一個再生能源基地。

但是整個光電計畫,因為漁塭租約的問題,幾年後許多養殖漁民紛紛退出,迫使光采濕地的光電計畫無發持續。當地出租漁塭的劉女士表示,最大的爭議是出租漁塭後,許多地主擔心漁塭使用目的變更,可能影響農保資格,就會喪失年金、醫療很多福利,政府又沒一套對策,最後就決定退出。

後來光采濕地就剩在地協會轉型為環境教育場所,以及一些光電業者,繼續推動再生能源教育。

蠶食:向農地進擊

農業附屬設施的光電場(郭志榮 拍攝)

2010年屏東推動的養水種電,陸續遇上瓶頸,漁塭種電擴張減緩。但是2013年農委會修訂〈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放寬特定農業區與一般農業區的農地,農業設施可以申設附屬綠能設施,目的必須結合農業經營。

這個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提供光電業者從漁塭轉進農地的機會。但是過去農委會企劃處處長蔡昇甫強調,農業附屬設施的光電,主要裝設在加工廠、雞豬舍等農業場所的屋頂上,成為結合農業的綠能,沒有入侵農地的問題。

後來,光電業者在「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中,發現依照第三十條第四項規定,訂定有「非都市土地申請變更為太陽光電發電設施使用興辦事業計畫審查作業要點」,規範土地面積未達二公頃之非都市土地,申請變更作為太陽光電發電設施使用。

以及「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附表1規定,農牧用地作再生能源發電設施,限於風力發電、太陽光電、地熱發電之發電設施點狀使用,點狀使用面積不得超過660平方公尺。

兩項規則提供光電進入農地,可以直接在土地上興建,也無需結合農業生產,而且兩項規定審查權都在地方政府,無需經過農委會。於是一時之間,農地種電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農地光電。

蠶食:光電行銷術

路旁的光電租地廣告(郭志榮 拍攝)

2016年政府訂出2025年綠能發電佔兩成,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的政策目標,民間業者找地種電成為風潮。

光電從業人員李先生估算,一公頃土地約可裝設1MW太陽光電,每小時發電量約1000度,扣除陰雨夜間,每日平均日照時間只以最低3小時計算,每年約可產生100萬度電,過去台電以每度電6元收購,一年光電收益約600萬。扣除一公頃農地光電裝設成本約100萬元,以及租地一年約40萬,光電業者一公頃農地光電淨利可達每年400多萬。

李先生過去是鐵皮屋頂裝修工頭,在光電場如火如荼大量興建,他帶著工人投入光電鋪設工作,工作已經排滿一年,還有光電場急著找工人。光電產業和過去裝設鐵皮屋頂的最大差別,就是一個光電案場,要到鄉間海濱,一住就是好幾個月。

巨額利潤讓光電業者不斷成立公司,帶著工作團隊投入興建,但是對於許多科技產業背景的業者,土地取得變成最困難的事。但是過去台灣農地炒作的風潮下,形成土地開發、仲介的公司,轉型結合到光電產業。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過去本來就有土地仲介在鄉間找農地,轉租買賣作為農地工廠,現今政府嚴管農地工廠後,土地仲介就轉型轉租農地作光電,還跟農民地主保證說「這未違法啦!」

上游光電板生產,中游土地仲介、光電裝設,下游台電收購,台灣的光電產業鍊,準備好了!

貼近農村真實的光電廣告(郭志榮 拍攝)

政府政策推動,台電保證收購,讓光電蓬勃發展,但是光電進農地,背後卻是反映著台灣農村凋零的問題。

一幅高懸在屏東路旁的光電廣告,文案寫著「老年不必靠子女、您的第二份養老金」,說動了林邊老農黃先生。他有三分農地種植雜糧,73歲的體力,實際也難耕作,但是這樣的土地面積,根本不敢指望子女回鄉,所以他租出農地作光電,每年約有10多萬收益,一個月算收入近萬,一個人吃飯夠了!

他的盤算是,光電業者說政府保證收購20年,所以他不用擔心業者租一半就跑,他每月有收入,20年後如果不在人世,子女就可以直接處理土地,按乃嘛省事!

光電在農鄉能夠順利推動,反應著農民老年化,農地低利化的問題。甚至有農民說,日日穿梭農村找地的土地仲介,跑得比子女還勤,阿伯、阿姨叫不停,問候不斷,有時一說動就是好幾位地主同意。

綠能開發公司總經理楊淞壹在台東池上推動光電場,遭到居民反對。但是他表示,綠能沒有污染,光電也不是掠地,反而進入農村幫助解決問題,農民可以只租地收費用,也可以蓋光電種農作,光電業者提供不同選擇,讓農村有不同的出路。

鯨吞:政府大劃地

台電在台南將軍、七股鹽灘地投資興建太陽能電廠(郭志榮 拍攝)

民間光電業者不斷找地蓋光電的同時,速度還是過於緩慢,根本無法達成2025年地面型光電裝置容量達12GW的目標,於是政府進行兩件事來加速興建,一是劃出更多的光電土地,二是引入更大的光電廠商。

地面型光電可應用土地面積

土地類型土地面積(公頃)備註
地層下陷
不利耕作區
1253+11302015、2017年
二次公告
土地污染區1606含加油站、工廠
漁電共生區125332021年新公告
含彰、雲、嘉、
南、高、屏地區
(2010年公告
4701公頃)
廢棄鹽灘區43142017年劃設
面臨抗爭不斷減縮
廢、休耕農地20000+50000未劃設
業者主張開發
面積合計20836+70000如不計農地
共20836公頃
製表 郭志榮

透過圖表,可以看見近年來政府不斷規劃可應用的土地,興建光電場,但是若不包含農地,共計約有20836公頃,土地面積還是不足。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在一場光電公聽會中表示,地面型光電12GW的目標,現在盤點出的土地面積,遠遠不足,政府必需思考運用台灣5萬公頃休耕農地來發展光電,才是真正面對問題的解決方式。

政府劃出大面積可供利用的光電土地,需要更具規模的開發團隊來興建。於是原有的一些光電業者開始轉型,結盟台灣大企業,引進外資合作,甚至光電國家隊直接跳入。

民營化的臺鹽,政府是最大股東,2017年成立臺鹽綠能股份有限公司,推動太陽能產業,並且聯合雲豹能源在台南北門區三寮灣,興建「智慧漁電共生溫室大棚及養殖數位分身示範基地」,作為12533公頃漁電共生區的先期示範基地,扮演領頭羊的角色。

台電在興建一些示範電場後,2018年投入96.5億元資金,在台南將軍及七股區鹽灘地,建造214公頃台灣最大規模的單一太陽能電廠。台糖則是成立光電小組,在台糖土地上興建光電場,共有39座屋頂型、2座地面型,8座滯洪池水面型等光電場。

鯨吞:七七大洗牌

2020年7月農委會宣告加嚴光電農地的管理(郭志榮 拍攝)

2020年7月,因為連續多起光電開發破壞農地,危害生態的事件發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公聽會中宣告,2公頃以下農地開發成光電場,農委會都將嚴加管制,如同將以往放任開發的便門,關了起來!光電業者哀嚎這是光電產業的「七七事變」,將會造成重大的影響。

光電產業「七七事變」造成的影響,就是產業大者恆大,小者泡沫化。許多大型光電業者已經增資、結盟形成開發集團,都開始轉往地層下陷、漁電共生、廢棄鹽田的大面積土地進行鯨吞開發。未能轉型的小型光電業者,如果還在蠶食農地,一旦未獲通過,或是禁止開發,就可能遭到淘汰,退出光電產業。

七七大洗牌,開啟台灣光電產業的新戰國時代,不再是單一公司小面積的興建,而是跨業聯盟大面積的開發。

農地上興建一半的廢棄光電場(郭志榮 拍攝)

潮浪退了!游不到光電藍海的業者,都消失在灘岸上。現在農地開始出現,一些小型的光電場,因為投資失敗,或是業者倒閉,變成棄置在農地的幽靈光電場,未來又形成環境破壞的問題。

鯨吞:大企業進場

友達光電轉投資的光電場開發山林(郭志榮 拍攝)

2019年4月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成為一次重大修正,其中最重要就是綠電的自由市場。

過去綠電都是併聯到台電電網,由政府訂定躉購價格,多數由台電統一進行購電。未來綠電進入自由市場,廠商可以直接購買綠電,價格由自由市場決定,並且可以進行躉購、直轉雙軌互換。

因為國際綠能趨勢,加上台灣電力供需問題,越來越多國內外大企業,需要購買綠電憑證,或是直接使用綠電。因此形成許多企業大量購買綠電,甚至投資興建光電廠。

環保團體到友達抗議破壞山林(郭志榮 拍攝)

屏東石頭營山區,由友達轉投資的光電公司,開發山坡農地興建光電場,引發破壞二戰碉堡文資,影響生態的爭議。星耀能源副總經理張淑雯表示,星耀能源建置太陽能電廠包括屋頂型、地面型及水面型,預計今年底併網裝置容量將約141MW,計畫2023年太陽能電廠併網容量目標為500MW。她強調,推動綠能也是企業追求環保永續的行動,面對開發爭議,積極面對處理。

屏東環保人士周克任指出,從友達等企業轉投資到石頭營開發光電,傳聞GOOGLE購買開發平地森林的綠電,越來越多企業需要綠電,開發規模不斷加大。但是出於善意的購買綠能,一旦造成環境破壞,就讓美事成憾事!

因應國際環保潮流,政府推動綠能政策,光電大帝國不斷擴張,但是在四處取得土地下,形成許多的環境衝突,讓人思考滿足綠能所需,台灣環境會變成什麼樣子?

分類:環境, 生態, 能源, 開發標籤:, ,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