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富里教會面臨拆除危機,不只一次傳出風聲!
從2012年傳出拆除風波,文化人士呼籲搶救,在社會關心下,度過一次危機,後來就每隔一段時間又拉警報。
如今,又再次傳出拆除危機!



基督教長老教會富里教會興建於1917年,早期名為光埔教會,見證著基督教傳入東部的歷史。
1951年花東發生地震,舊教會毀壞,1953年重新建設教會,就是現今看到的建築。
建築風格較趨近歌德式風格,入口是高聳的塔樓,牆面有尖頂穹窗式的長窗,沒有過於華麗的裝飾,牆面以水泥拉尖形成毛面,內部空間透入強烈光線,形成神聖感。

富里教會雖然是戰後所興建,但是建築相當具有特色,成為台灣教堂群中,非常獨特的一棟建築。
但是一直有拆除危機,根據教會與教友的說法,教會已經年久失修,建築像危樓,實在需要拆除重建,因此透過募款,一旦募到所需,就打算興建教堂。




如何保存,或是如何協助教會保存,成為民間與政府必須合力的工作。



在國外,歐洲教堂動輒百年千年,除了教堂本就是主要信仰,更重要是具有歷史感。有歷史的教堂,比新穎的教堂更有意義,成為地區居民的共同榮耀,多數維修,極少拆除之事。



甚至和台灣相似的日本,天主教、基督教同樣外傳進入,一樣有著艱辛的傳教史,現今對於教會、教堂的保存,相當重視,不僅是建物的樣貌,更是彰顯地區的歷史,許多教堂都指定為文化財。

富里教會在台灣宗教史,具有先驅意義,甚至也是東部面對西方文明的演變歷史,都有著珍貴的歷史意義。如果能夠透過文資指定,由政府協助保存修繕,應該可以解決使用上與安全上的困境。
別再傳拆除危機了!教會是台灣文明歷史的一部份,更該受到重視珍惜!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