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贖罪–德國的平地造林】


德國大面積的平地森林

台南綠能產業園區,要移砍台糖港墘農場上30000多棵樹,提出的理由又是平地造林有期限,而且生態不佳,所以砍移樹木不足惜!

想到德國旅遊,讚嘆森林自然茂密綠意盎然,但是導遊一句話,潑了冷水,「這些森林都是人工種的!」😳


持續中的伐木業

查閱資料,才瞭解歐洲原本遍佈森林,從17世紀開始,建屋建城築船燒柴開礦,加上擴張農牧用地,一直在砍樹,砍到歐洲幾乎沒有原始林,不只平地砍盡,連山上也砍禿。

開礦挖光的山坡

森林砍伐的苦果,漸漸在19世紀顯現,不只洪水土石流肆虐,歐洲生物多樣性驟降,歐洲獅、歐洲野牛等大型哺乳類動物消失,甚至遠古橫行歐洲平原的野熊,成為各王國作為象徵的熊旗,現今僅剩庇里牛斯山區等少數山區還有。

19世紀後,歐洲開始種樹,以德國為例,100多年不斷種樹,在德國西南部,世界知名的黑森林,千年前原始森林面積6000平方公里,一直砍剩到10%,後來不斷補種,現今恢復到60%,黑森林也是補種出來的人工林。

社區周遭的平地造林

不只山林補種,平地也大量造林,各邦依照國土規劃,劃設農牧地、居住地、森林地。特別在1975年的德國聯邦森林法頒佈後,統一大量種樹,近50年森林面積增加了超過150萬公頃,到現今德國國土三分之一是森林。

雲杉、冷杉的單一樹種

德國百年狂種樹,一部份是彌補過去的錯誤,一部份也是為林業經濟。但是補種的樹種,許多是松樹和杉木, 形成林相的單一化,同時燃煤帶來的酸雨,以及針對特定樹種的病蟲害,造成森林的威脅。

面對森林病害問題,除了改善環境,進行治療,並沒有走上長不好就砍除開發的回頭路。甚至發展出新的思維,開始替換人工經濟林,朝向復種原生種山毛櫸等樹木的生態林,或是讓森林自然野化,構建「下一個原始森林」!

農地上野化的池塘

在許多村落附近的平地造林區域,原本規範建造用來森林救火的水池,轉為自然生態池。甚至一些人工溪流,也刻意規劃穿越森林,提供水源,或是成為濕地環境,目的就是恢復森林的生態多樣性,讓更多生物能生存其中。

隨處可見樹林茂密的平地森林公園

德國為保護人造森林,劃設104個自然公園,8800多個自然保護區,彌補過去的錯誤,希望恢復自然森林的樣貌。目前根據統計,德國約有3%森林完全放任自然生長,希望繼續增加到5%,並且計畫全國10%森林面積退出林業伐木,永續生長。

回顧台灣,森林並非僅存山區,平地森林也有其重要性,目前生長不好,不代表就該砍除,作為工業區或光電場使用,而是該思考的德國,甚至歐洲平地造林的精神,朝向生態化發展,為未來世代構建「下一個原始森林」!

港墘農場的樹林

港墘農場三萬多棵樹,如何能說砍就砍,開發成工業區!

分類:環境, 生態, 山林, 海外見學標籤:,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