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藻礁發現史

「那片會刺腳的海岸!」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葉斯桂說出童年對藻礁的第一印象。
葉斯桂回憶童年,藻礁是個好玩又危險的地方!好玩在於藻礁有很多生態,抓魚抓蟹,童年的海邊遊樂場。危險的地方在於,要到藻礁必須穿越海岸,但是當時海岸偏布許多盜挖盜埋的大坑洞,外界稱為毒龍潭,許多不法事件橫行,當時長輩都叫子女要小心,不要去!
直到成年,他才知道這片春天會紅通通的礁石,名稱叫藻礁。

回顧台灣桃園藻礁海岸研究歷程,根據眾多文獻,最早在1960年代地質學者林朝棨,即以發現桃園海岸有珊瑚礁地質,1986年德國學者Reineck與鄭穎敏教授以德文發表一篇有關桃園內海的藻礁研究,確認藻礁地質。
1990年代王鑫、戴昌鳳、許民陽、王士偉等學者,從地質、生態等研究,提出桃園藻礁具有七千年歷史的定年數據。桃園藻礁研究甚早,眾多學者為台灣藻礁研究做出貢獻,但是一直未獲重視,甚至不斷遭到污染、開發等破壞。
直到2007年,中油開發挖藻礁,在學者劉靜榆發現並呼籲重視下,桃園在地環保團體潘忠政老師開始進行藻礁保護工作,不斷呼籲保護桃園27公里的藻礁海岸,社會才驚覺台灣有這麼珍貴的藻礁。



潘忠政老師指出,北從許厝港濕地、經過草漯沙丘、再到大潭藻礁, 桃園27公里海岸線,無異是台灣珍貴地質、生態資產,短短海岸線有著不同地質與生態環境,政府應該全面保護。

但是,多方保護藻礁,藻礁還是遭到破壞,2014年亞東石化,為了方便運送機具到廠區,竟然直接開挖藻礁做簡易港,在藻礁海岸上吊運機具,事後遭到檢舉抗議,政府要求復原,但是破壞難以挽救。2015年中油,為了油庫工程,再度破壞藻礁,在藻礁上釘入鐵椿,引發環團抗議,中油道歉停工。
折衷版保護區

2014年8月,林務局以桃園藻礁生長區域,屬於河口及海洋等複合型生態系的重要棲息環境,以野生動物保育法,將4.5公里藻礁海岸,劃定為「桃園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保護。
但是這樣的劃定,如同一個折衷版的保護方案,因為保護標的不是地質,而是物種,同時保護了4.5公里觀新藻礁,卻是將23公里的藻礁海岸,置於可開發的危險中。
2016年,中油計畫興建北部地區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再度受到環境團體的抗議,中油就以沒有破壞「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的藻礁,對外表示「沒有破壞藻礁」,甚至桃園市府也表示已劃設保護區來保護藻礁,已經「善盡保護之責」。

2020年4月1日,中油興建三接的工作船,因為風浪擱淺在礁岸,造成藻礁受損,以及毀壞柴山多杯孔珊瑚,中研院海洋學者陳昭倫和護礁聯盟潘忠政不斷提出抗議,要求究責,要求停工,但是最後無人受責,中油依舊動工。
藻礁的保護,爭取多年,也只是劃出一小片區域,代表保護有功,但是距離環境團體希望,能將27公里藻礁海岸線全面保護,卻是有著極大差距。
政府不願全面保護的原因,不在藻礁,而是工業!
藻礁海岸的保護,不開發已經算是最低等級,一旦提昇到「復育」層面,整個桃園海岸的污染問題,就必須掀開面對,甚至必須解決。因為在台灣,如果要論海岸線上,工業區最長、最多的縣市,不是高雄(臨海工業區)、雲林(六輕工業區)或彰化(彰濱工業區),而是桃園市的海岸線。
桃園海岸的各種污染
桃園海岸線,從大園、觀音工業區,到桃園科技工業區的白玉段、觀塘段,綿長海岸線上佔滿工業區,如果再加上內陸的幼獅、龜山、平鎮等工業區,桃園絕對是台灣第一的工業城。從內陸到海岸工業區,所有污染透過南崁、新街、老街、大崛、觀音等溪河,排入海中,對於藻礁的生態,有著巨大的影響。
劉靜榆博士調查資料發現,在重金屬汙染上,觀音藻礁除了銅、鋅、鉻、砷等重金屬成份偏高,還發現鋯、鈦、釷等非傳統稀有重金屬。重金屬會對藻類造成許多影響,可能干擾細胞的組成,傷害葉綠體,以及減緩分生速率。
當要「復育」藻礁,讓藻礁活過來,進行造礁功能,去除污染危害,成為重要的工作,隨之而來不只是治標上,對污染的嚴查處罰,在治本上,更是整個工業體系的大轉變,牽涉到眾多財團、老闆的處罰與轉型,歷任政府誰有魄力去推動進行?
預留遷廠的基地

另外,更難以閃避的問題,就是中油桃園廠(桃油)的遷廠議題。前經濟部長林義夫在2003年承諾桃園煉油廠十年內遷廠,至今已經跳票多年,現今又輪回民進黨執政,這張桃園大支票,很難不兌現。
更重要是,近20年的城市變遷,桃油周遭已是大樓、商場林立,巨大煉油廠在旁,不只空氣污染,對於房價更是有影響,甚至彰化台化事件,也讓同樣位於都市旁的桃油,面臨遷廠壓力。當然更不能忽視,桃油一旦遷廠,留下的廣大土地,又是一筆驚人的都更利益。
桃油要遷廠,成為定局,只是何時走?去那裡?為了遷廠設有「選址評估小組」,但是在各地都拒絕污然工業進駐,以及桃油供應北部油源的重要性,桃油還能遷去哪?只能就近在北部找地。
觀塘工業區成為不敢說的公開秘密,早期就是預定油廠興建地,2011年計畫興建,但是遭到強烈反對,現今桃油勢必要遷廠,一旦無處可去,大潭海岸最終還是首選位置。
這也就是為何桃園藻礁,不敢全面保護的另一項原因,因為桃油一旦要遷廠,在觀塘工業區開發興建,藻礁海岸面臨大破壞,一旦劃設保護,就斷了中油的遷廠路。這也是潘忠政老師所質疑,為何藻礁調查研究,就是獨漏觀塘藻礁。獨漏觀塘,耐人尋味,甚至政府與中油宣示桃油絕不遷廠到觀塘海岸,但是能夠守信多久。
天然氣接收站都只是大開發的前兆,藻礁最大的危機,就是桃油遷廠,一旦遷廠,百頃填海,七千年桃園藻礁,命運終結。所以藻礁的議題,不是藻礁本身,而是背後牽動著桃園工業污染,桃油遷廠的大問題。

立委陳椒樺指出,三接還未完工,但是行政院已核定中油三接的二期投資計畫,在中油110年預算報告中,新增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二期投資計畫,從今年開始啟動的十年計畫,總預算521.85 億元,預定使用 既有填區13 公頃,以及外海填區21公頃,興建6 座18 萬公秉地上型液化天然氣儲槽和1200噸/時之氣化設施,同時增設一個碼頭,以與第一期設施銜接及合併操作營運,此預算2020年9月送至立法院。
投資必須考慮回收,三接開發,不會只是提供大潭電廠天然氣,而是興建一個油品儲運中心,販售天然氣給附近民間電廠,甚至最終解決桃油遷廠問題,在大潭海岸重新建立北部石化特定工業區。
一切的開發思考,重回30年前觀塘開發的佈局!
資料來源:立委陳椒樺官網
海洋是流通的,生態是相扣的,海岸保護不可能切段進行,27公里藻礁海岸,營建署能列為國家重要濕地,農委會能劃為自然保留區、海岸保育區,桃園市府能指定自然地景,各政府單位都有能力保護。
但是不願保護大潭藻礁,不會只是三接問題,而是石化產業的出路。
所以藻礁保護的核心,彰顯的是桃園的環境良心,考驗的是政府的保育決心,當政府不敢面對藻礁真正的污染與開發問題,藻礁都會以千年之亡,註記當代的虛應無情。
1 則迴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