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公投成案後—開發三接的謬誤與出路】


守護大潭藻礁,在形成粉紅風暴後,連署突破70萬,形成巨大力量。

支持與反對激烈攻防,出現許多謬誤說詞,完全無視真實歷史過程。面對一些謬誤說法,以時序、實景說明,讓社會清楚事情原貌。

並且在公投成案後,以現場狀況,分析可以兩全的解決方式,讓生態永存,能源永續。


大潭海岸開發,國民黨過去開發230公頃,民進黨如何退縮?

中油三接開發,70萬保護藻礁公投連署過關,政府中油加網軍一直宣傳說,民進黨和國民黨不一樣,國民黨開發觀塘工業區230多公頃,民進黨開發只有23公頃,縮小近十倍,證明民進黨已盡保護環境之責。

如上圖,經濟部所提供的說明圖,指出2015年馬政府規劃232公頃,2018年蔡政府規劃23公頃。

看著宣傳,一直覺得怪,歷史事實究竟為何?翻出資料,開始大笑!

三接案在2017年6月第一次專案小組初審,當時中油送出的開發面積就是230多公頃,和批評的國民黨開發一樣大,甚至原圖送進環評,結果遭到專家委員批評。

2017年10月召開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中油拿出修正版,還是不死心,一樣開發230多公頃,只是轉成分三期開發,但是還是遭專家委員批評,後來才出現修正的70多公頃版本。

所以,指控國民黨政府貪心毀礁,其實民進黨政府送案時一樣貪心,一樣是230多公頃。

至於縮小!更是一路走來心酸又粗暴。

2017年10月召開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現場專家、環委批評230公頃工業區面積過大,再加上800多工業港海域,整個開發高達1000多公頃。更重要是,為了只蓋三接,要分三期開發工業區,建設石化專區,根本是換湯不換藥的還魂偷渡,專家、環委要求提出「迴避替代方案」。

在專家、環委強烈要求下,中油後來提出70多公頃版本的「迴避替代方案」

但是在2018年7月3日的專案小組會議,以「縱然有減輕對策…,對藻礁仍有重大影響」,全案結論「退回」。

環評程序上,專案小組作成結論,接續的環評大會就是尊重「結論」,作成「決議」。但是中油在在環評大會時,送出「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就是現今宣傳的23公頃,希望在環評大會翻盤。

但是多數民間環委認定23公頃,還是沒有避免海域開發的生態破壞。在當時賴清德院長說出「觀塘換深澳」,讓三接開發通過下,2018年10月3日環評大會,多數民間環評委員集體拒絕出席表達抗議,拒絕背書通過,大會因為人數不足宣告流會。

結果10月8日在李應元署長主持下,上演7位官派委員出席,等待3位民間委員到場,湊足開會人數,宣告表決通過,後來遭到批評「環評已死」、「粗暴環評」。

23公頃的「迴避替代修正方案」,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一路被批才不斷退縮,不是一開始就主動提出,甚至最終的23公頃方案,更是粗暴環評通過後的產物。

政府確實有縮小開發面積,但是一路走來如何縮小,如何強過,大家需要明瞭!

桃園海岸的保護歷程,觀塘倒底是誰劃設保護?大潭又是誰在推拖?

桃園市長鄭文燦日前臉書說明,「桃園沿海藻礁南北延伸達27公里,市府採取了分段分區的保護對策。2014年7月公告劃設「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我上任後在2015年1月公告劃設「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共961公頃…

這段話充滿模糊,必須弄清釐清歷史事實。

鄭文燦2014年11月當選桃園市長,觀新藻礁保護區是2014年7月7日公告劃設,並非在他市長任內,而是前任市長吳志揚任內劃設。

至於2015年公告劃設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台灣國家級濕地劃設,審訂權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在2015年1月28日公告審訂劃設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等42處濕地,蔡英文總統是2016年1月當選總統,也非民進黨中央執政任內。

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在審核之初,面積高達1800多公頃,遭到居民反對,並且影響航空城開發,2014年營建署審訂劃設980公頃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鄭文燦市長在2017年成立許厝港溼地生態公園。

鄭文燦對觀新藻礁保護區、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都有事後的保護修繕的政績,但是劃設編定,實際都不是鄭文燦推動或主導。

至於,為了守護大潭藻礁,環保團體再提出劃設自然地景保留區,中央地方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有著審訂、劃設的權力。但是地方桃園市以尚待調查為由不願審理,中央農委會以權責交接海保會,海保會又推說地方權責,三方互推,至今膠著。

所以環保團體以2014年的8月14日鄭文燦曾經說出:「對未來的整個桃園縣沿海的地區,我們希望說自然的地景,也能夠暫時指定為自然保留區。」指責鄭文燦當選市長,並未履行選前承諾,成為政治失信。

三接是零和遊戲?環團守護藻礁生態,並未否定三接。

第三天燃氣接收站爭議至今,似乎成為零和遊戲!但是環團並未否定三接的功用,只是對選址不當的反對,一直提出希望有另地遷建的方案。

甚至,就算要在大潭興建,也有解套之道!

藻礁公投主文,「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

其實環團堅持保護的區域,僅是大潭海岸與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意即包含政府不斷宣稱已保留的海岸,還有爭執核心的工業港開發位置,包括濬深海域248公頃,以及外海填區21公頃。

解套的方式一,就是不建海上接氣站,直接由海管、陸管輸氣。

其實大潭電廠2009年已建一條36吋輸氣海管,從台中港輸氣而來,並且已經運作多年。如果依照當初建管最高輸送量每小時900公噸/小時,一年輸氣高達788萬噸天然氣(900噸*24時*365天),遠遠超過政府宣稱2025年大潭電廠全部機組所需要的600萬噸天然氣。

至於擔心再發生2017年輸氣管失壓造成跳電事件,可以將現今建設的液化天然氣儲槽,改為天然氣儲槽,作為電廠儲氣之用。

所以,大潭電廠預估需要天然氣600萬噸,管線供氣能達788萬噸,未來無法提供,還要另建三接,究竟是管線出問題?還是輸氣必須賣給民營電廠,導致無法全部供氣大潭電廠?始終是政府沒有說清的問題!

輸氣管無法滿載供氣,如果政府說不清,或是不敢說清,乾脆就再建新管,時程、安全,都比海上建站快速與安全。

解套的方式二,就是海上建「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FSRU),在外海建浮動接氣站,再以海管輸送到岸上儲存。

在5公里外海建浮動接氣站,首先避開「海岸低潮線延伸五公里」的爭議海域,無需濬深工業港造成破壞,並且在外海的海底深度,更能避免船隻擱淺。

至於中油不斷宣稱建港洩油氣,較平穩安全,但是在環評會議已有專家提出警告,大潭冬季風浪,連船要入港都有問題!

此外,中油不願放棄海上接收站,就是因為要在海上填海21公頃,作為接收站與液化天然氣儲槽區。但是實際在岸上已用過去開發的填區,興建儲槽,海上的儲槽可以再找空間移入岸上。

大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已經將附近防風林帶大面積砍除,這個區域可以規劃設置新儲槽區,將海上儲槽移入,就不必再開發海上填區,接收站就可改為5公里外的浮動式接收站。

守護大潭藻礁,開發第三接收站,一路走來太多謬誤,形成今日的僵局,最後引發眾怒,70萬連署公投成案。但是僵局並非不能解決,以輸氣管輸氣或浮動接收站因應,避開公投保護的海岸與海域,都是兩全其美的方式。

分類:環境, 生態, 能源, 開發標籤:,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