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一直拍攝著校園裡的水泥動物,在屏東落山風藝術季,看著這群動物走上沙灘,真的讓人驚艷。
熱鬧或荒廢的校園呆久了!海邊美嗎?那遙望大海的身影,讓人深思。
因為深受作品吸引,決心要來到海口看落山風藝術節。



挑選海口作為落山風藝術節地點,非常有意思!
一個人類毀掉自然的地點。
海口以前有個海口沙漠的沙丘景觀,形成的原因是四重溪河口漂砂,經過沿岸流帶往海口港西側海岸,再經過落山風強吹,送上陸地,形成一個約長2公里,高低起伏的沙丘景觀,俗稱海口大沙漠,1980年代成為海口旅遊的觀光勝地。
但是,海口沙漠現在已經消失,大概在海口黃金海岸景觀道路,還可以看見沙丘的殘蹟。
海口沙漠的消失,根據當地居民敘述,有著過去大量採砂,漁塭排水增加固砂,以及興建防風林擋砂,種種人為手段,讓落山風再也吹不起漫天風沙。

最後的一擊,就是原先吸引遊客的海口沙漠消失後,政府為促進當地觀光,2000年擴建海口港,由漁港變成觀光港,計畫觀光船從高雄鳳鼻頭出港,到小琉球,再到海口港遊覽黃金海岸,形成藍色海上公路的觀光路線。
結果開航一陣子,遊客太少,最後停航。留下碼頭上的遊客中心蚊子館,以及巨大的堤防,更阻攔漂砂,加速海口沙漠的消失。
但是,當抱怨用人為手段改變自然的字眼時。當地人說,你不知冬季吹沙,漫天飛舞,打在臉上都會痛!海口沙漠只是玩沙,居民更是期待觀光發展,帶動地方商機。
甚至海口作為軍方火砲聯訓場,也是戮力種樹,希望解決風沙問題。
落山風和海口,在地理變化上,就此緣分相盡,各走各路。
落山風藝術節,自然有緬懷過去之意。

海口港東側的沙灘,有著落山風遺影地景,成為落山風藝術節的展場。

藝術家邱承宏的水泥動物園,從校園、公園收集而來,沙灘上的遺忘動物。

炸彈花訴說的不是美軍大轟炸,而是車城當地的三軍炸射演訓。

恆春半島的月琴,作品會隨風搖擺。

藝術家李維睦的走那飛魚,走進海中的飛魚。

藝術家劉國滄的逆旅船家,呈現漁民在狂風來臨之初回到漁港的急切心情。
展期2020.12.18 – 2021.03.01,值得一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