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富良野之北投三層崎–花海後的傷悲】


北投三層崎花海,媒體大肆報導,譽為台版富良野,滿心歡喜前往觀看拍照,看著繁花似錦,多麼美麗!

放上網路,網友提醒過去是北投第三公墓,想說又是墓地轉公園的政績。查閱資料,才發現過去是凱達格蘭族北投社(Ki-pataw)的群葬地,更早就是北投社的頂社居住地。

想起10年前,番仔厝保德宮的拆遷案,一路追索相連,慢慢理解到花海之後,有著一個平埔民族的流離悲傷。


三層崎,又名山層崎,過去指當地有三座小山,曾經是北投社和嗄嘮別社的居住地,稱為「頂社」。

但是,當地產陶土,後來的陶土開採,設立礦場,挖掉小山崎,台北城的陶、磚用品,多由此處提供原料,北投社被迫遷離。

現今,附近貴子坑溪水土保持園區內,還可看見當時開採的裸露岩壁。

北投社和嗄嘮別社遷下山,到達現今復興崗一帶,建立「中社」。但是在日治時代,建立台北競馬場,舉辦賽馬活動,族人被迫再度遷離。

戰後,日治台北競馬場改建為政工幹部學校,再改名為政治作戰學校,現今為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北投社和嗄嘮別社離開「中社」,來到現今番仔厝一帶,建立「下社」,並且沿著水磨坑溪,開墾番仔田。

後來因為漢人入墾,付番大租墾田,再漸漸買下、佔有番田,最後平埔族人漸漸離去。

2010年,北投番仔厝保德宮,因為土地糾紛,學校要回土地,要求拆廟還地。

廟中請出供奉的番仔土地公,背後刻有平埔社字樣,讓人了解平埔族北投社和嗄嘮別社的流離歷史。

2010年動用警力,請出廟宇神明,拆廟還地。

地方居民希望三層崎墓地遷葬後,能夠重新規劃土地,發展地方。理解歷史文化脈絡的專家學者、文化人士,希望不要忘記土地的故事。

於是,在三層崎公園前面加上北投社名稱,希望後世能夠知道土地上的民族流離故事。

三層崎作為北投社族群流離的起點,現今打造美麗地景吸引遊客,希望在賞花之餘,能夠知道花海背後的故事。

更希望政府可以設立解說,透過花現熱潮,進行認識台灣的歷史教育。

分類:原住民, 攝影, 旅行標籤:, ,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