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林縣口湖鄉椬梧聚落推動社區再造,進行社區空間的營造,其中打造13面鐵窗窗花,訴說當地居民的故事,成為吸晴的焦點,吸引許多遊客到訪,學習重新認識這個濱海社區。
為窗花工藝而來,卻看見更有故事的聚落風貌。
空 間

口湖鄉椬梧聚落,包含梧北、梧南、水井、湖口等村,其中梧北、梧南相連,在清朝時稱頂、下椬梧庄,過去因為種植藥用椬梧樹得名,台語音唸「銀梧」。
椬梧是一個農業聚落,先民在300多年前就到此處開墾,聚落中過去有荷蘭時代挖掘的紅毛井,提供水源,後來就依賴椬梧水塔,提供生活用水,成為當地重要的地標。
因為地層下陷後海水倒灌,淹沒水井、湖口地區大面積農地,形成水井濕地、湖口濕地,後來被劃為椬梧國家重要濕地,部分設置滯洪池,打造景觀。
梧北、梧南村因為發展較早,又是地區信仰、商業中心,一直推動社區再造計畫,希望讓外界認識椬梧聚落。
進入椬梧聚落,聚落內的巷弄,過去為了防風、防盜,設計成彎曲路徑,走在其中穿過長長紅磚牆,相當有味道。
故 居

在聚落中,最有名是李萬居的故居,1901出生,家庭窮苦,靠著努力到上海、巴黎讀書,日治期間前往中國任職,戰後擔任接收官員,應該是當時國民黨政府重點培育的台灣青年。
沒想到,228事件後,看破國民黨的惡行,走上反抗之路,不僅參選省議員連任,興辦公論報為民發聲,以及創立政黨對抗專制,成為早期的民主先生。
李萬居故居被保存下來,成為啟蒙館,紀念這位民主前輩。
詩 人

在梧北村中,路上看見一棟房屋牆面寫滿詩句,房屋入口更寫著「屍人厝」的文字,這就是椬梧詩人陳山派的家,以「屍人厝」取代「詩人厝」,表達愛詩又長期洗腎的心情,甚至筆名就稱「洗腎人」。
詩作寫風景、寫心情、寫勸世,成為在地的傳奇文化人。有趣是屋前以詩句寫成的步道,更有踏步讀詩的趣味。現今詩人的詩句,刻印在窗花上,成為一個有故事的窗。
窗 花

讓有故事的椬梧聚落,重新被看見,以打造台南土溝聞明的水牛設計團隊,借合台中芃芓藝術工作室,以及曾文昌師傅的鐵工藝術團隊,採集聚落的不同人物、歷史故事,製作別具特色的鐵窗窗花,吸引外界的注目。
讓原本是防盜拒人的鐵窗,成為認識家戶的入口之窗,有柑仔店老阿嬤的故事,有兄妹攜手共助的情誼,有民主先生的正義風範,也有地方產業的多元特色,用窗花訴說故事。
老 屋

其實窗花只是社造的一部份,透過跟著小雨燕去旅行,穿梭巷弄,可以看見更多村落的樣貌,同時也看見逐步梳理的聚落空間,在保存原味中,尋找創生的可能。
繞行巷弄,看見許多房屋別具特色,無論居住與廢棄,都是一個聚落演變的故事,也是認識地方,進而能幫助地方的意義。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