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方三島大前進】


2008年到北方三島,寫過一篇【北方三島大前進】,放在蕃薯藤(yam)網站的BLOG,結果網站整頓,整個BLOG消失,連帶十年超過500篇文章,全部告別人間。

【北方三島大前進】成為維基等許多文章的索引,但是點入卻是空的,至今找不到網路文章,硬碟留的文稿也消失,所以就成人生抱憾。

最近,北方三島海域要立風機,引發爭議,讓人想起這塊台灣最北的國土,以及過去美好又恐慌的回憶!


花瓶嶼

從深澳出港,搭船二個小時,花瓶嶼是到北方三島,最先見到的島嶼,主要是因為直立島礁,長的像花瓶,因而得名。

但是旁邊一座直立礁岩,從某一個角度,像立在蓮花上看書的文關公,所以稱為關公岩。

北方三島是火山島,海底火山噴發所造成,花瓶岩有著紅鍺色的鐵質,看起來像上釉的花瓶。

島嶼面積最小,直立陡峭,人們幾乎無立足之地,所以成為鳥類棲息地。

岩石相當高聳,崩落形成海蝕洞。

紅色的島嶼崩壁

棉花嶼

棉花嶼因為島上長著大量海芙蓉,開花季節都是白色,像是棉花,所以稱為棉花嶼。

夏季開花的時刻,部分漁民會登島採集,作為藥材。

島嶼的海蝕洞,像極浮出海面骷顱眼窩。

棉花嶼在過去,曾經見證中國貧窮的時代!因為中國窮,漁民捕魚,或是偷運乾香菇等食品,開到棉花嶼附近海域,與台灣商人交易。中國漁民不要錢,反而希望以漁貨,交換當時的假錶、化妝品、衣物、伴唱機等民生用品,回到中國去賣。

至於為何在棉花嶼,因為彭佳嶼有駐守人員,花瓶嶼太小擋不住,棉花嶼海域安全,又可以擋住漁船的光,所以成為大型海上黑市。

後來,因為台灣嚴厲取締,中國漸漸富有,漁貨變珍品,海上交易夜市就消失。

東北季風起,北方三島風浪高,一不小心,就有船隻事故,還有島上漂流垃圾也不少。

彭佳嶼

彭佳嶼的名稱,一說是過去曾有彭家居住,所以稱為「彭家嶼」,但是漁民以三島大小,直接稱「大嶼」,或是島上長滿草,成為「草嶼」。

彭佳嶼是三島中,唯一有駐守人員,所以設置簡易的靠岸碼頭。過去是礁岩上舖水泥,下船、登船要跳,不知現在有無改善。不過安全即可,別再大肆水泥化。

有人就有廟,主要是登島休息漁民會來供奉、祭拜。

岩洞中的小廟,算是佔地設廟,當時說要拆除,回歸自然樣貌。

冬日東北季風強烈,島上樹木不易生長,幾乎沒有可遮陽的樹。於是,一些避風洞穴,成為小樹生長空間。

彭佳嶼燈塔

彭佳嶼燈塔建立於1909年,指引海上航路。現今燈塔功能漸弱,卻是重要的氣象蒐集與軍事監控的地點,成為不開放的燈塔區域。

通往燈塔的水泥路,記得到燈塔,一定要走水泥路,不然會有悲慘故事。

彭佳嶼燈塔的門牌,屬於基隆管轄土地。

過去的倉庫 ,以及水源地,彭佳嶼可抽地下水,但是鹽分相當重。

簡易的烽火台,無電力時可以燃柴指引。

過去駐軍時,島上的瞭望塔。

彭佳嶼的悲慘故事,就是一年登島到燈塔,為拍生態,沒有乖乖走水泥路,想說朝著燈塔方向前進即可。

未料,燈塔前有橫斷深溝,越不過,只能回頭,但是烈日下,無樹遮陽,飲水喝完,地面藏著深洞,不易行走,結果差點中暑。

最後,海巡人員出來尋找,真是大羞愧!

生態漁業

北方三島有黑潮經過,也有優良的岩礁,傳統就是台灣優良的漁場。生態豐富度,看著追尋魚群而來的候鳥,就可以明白。

花瓶嶼是白腹鰹鳥與白眉燕鷗的棲地。

北方三島也是許多候鳥,遷徙過程中的中途棲息地,可以看見許多鳥種。

三島中,最大、最憨厚的大型動物,就算氣象站的黑狗,對遊客很好奇,現在不知安好否。

北方三島一直有劃為國家公園的聲音,可與東沙、南方四島歸屬海洋國家公園。但是因為保育與漁業問題,遲遲未劃設,現今風機問題,又再引爆北方三島的未來定位問題。

分類:環境, 離島, 攝影, 旅行標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