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大寮因為有特殊黏土,窯業發展很早,家數很多。早期生產碗、缸等生活陶器,後因興建房屋,需要使用大量紅磚,紛紛興建磚窯、成立許多磚窯廠,燒製紅磚。
其中共益與瑞榮磚窯廠,成為遺留時光中的工業遺址,長期荒廢,最近陸續指定為歷史建物。
瑞榮磚窯廠

瑞榮磚窯廠興建於1945年, 窯身採登窯式設計,以各自獨立的窯室組合,興建於山坡上,窯室以焰道相通,在窯頭昇火,熱氣隨坡高上升到各窯室。因為建於山坡,窯身陸續登升,所以稱為登窯。
水泥取代紅磚,紅磚窯業沒落,登窯也荒廢。直到所屬土地國產署要求拆窯還地,高雄市政府啟動第81期重劃區開發案,經過文史人士搶救,2020年10月公告為歷史建築。










共益磚窯廠

共益製磚廠建於1948年左右,窯身採八卦窯形式,地點距離瑞榮磚窯廠不遠,都在1957年興建的商協新村附近,目前劃為重劃區。
八卦窯學自德國霍夫曼窯,因為窯身俯看像八卦,故以八卦窯稱之。窯身有14個窯洞,方便運置產品,內部形成相通隧道,燒製時由窯頭放置柴火,或是使用煤油,後方放置紅磚、陶器等產品,因為空間甚大,因此有很高生產效率。
共益磚窯廠荒廢許久,窯身上榕樹生長,氣根盤結窯洞口,形成特殊的樹根洞景觀,相當具有歷史感,2020年2月登錄為歷史建築。
目前窯身內相當髒亂,結構不穩,並且可能有蟲蛇,不宜進入探窯。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