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義白水湖與壽島,最近開始熱門,成為多人探訪的濱海秘境。
網路上流傳一句話,「白水湖不是湖,壽島不是島」,一個相當有趣的形容。
但是更貼切說,該是「壽島無壽,白水湖不白」。

白水湖舊地名是松仔港,清代在嘉義外海上一座大沙崙,沙崙北側的一座漁港。
因為沙崙上,遍生松、榕,所以被稱為松仔港。白水湖應該是沙崙與沙崙之間的潟海一部分。

時代過往地貌變遷,日本來台在嘉義設置鹽業事務所,白水湖歸屬壽島製鹽所。
稱為白水湖,是因為當時曬鹽,鹽灘上一片白色,如同白水之湖。壽島則是沙崙退縮後的殘留沙洲,島上有松,取名壽島,以為祈福松壽之意,美到日本時代設立海水浴場。

民國之後,漸漸鹽業沒落,不再製鹽,白水湖不再白。
至於壽島,土砂不斷流失,土壤更加鹽化,加上幾場颱風掃過,祈福長壽的松樹,枯的枯,倒的倒,壽島已無壽。

松仔港抓魚,白水湖製鹽,過去因為產業,曾經熱鬧一時,至今更加蕭條沒落,走上濱海荒村的景況。
甚至白水湖所在的掌潭村,更是嘉義底層下陷的低窪處,大雨必淹,再現過去汪洋潟海之貌。

荒涼!成為電影場景,甚至遊客的祕境,但是對於居民卻是百年滄桑故事,點滴在心。
嘉義境內,許多廢鹽灘都架起光電,白水湖難保不會成為下一個光電場,到時水面一片銀光,白水湖又成銀水湖。

有空走走!注意潮汐時間,以免沙洲過夜。

有空到廟走走,當地信仰中心,早起下酺卡容易碰到居民的地方。阿伯會說,祖公抓魚致富,阿爸製鹽艱苦,到他這代年年躲大水,然後要兒子不要轉來的家族故事。

如果透中晝,就到廟旁讀讀碑文,許多地方歷史刻在上頭。
白水湖不白,壽島無壽,一頁百年滄桑歷史。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