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最近流行賞鹿!馬祖大坵島被喻為鹿島,或是台灣奈良,成為很熱門的賞鹿秘境。最近因為島上獵鹿,手法可議,又上新聞版面。
想起十多年來去大坵島住一晚,在沒有其他旅客下,如同包下一座島,當起一日島主,真是讓人難忘!

大坵島離北竿較近,由橋仔村搭船約10幾分鐘就到。一到島,迎面而來是過去的搶灘碼頭,要隨潮水跳上岸,跳不好就落海。
後來,有新建一條水泥堤岸,一樣要跳,但是落海機率減小。

當時,上島必須聯絡島主胡江進先生,他在島上租有房屋,並且整理提供遊客住宿,交通當時也只有他接送。

登島,遠觀馬祖連嶼。

到島上,別忘前往當地唯一廟宇白馬大王廟膜拜,到神明地頭,總是該拜碼頭,也求個保佑,特別是出發前,馬祖人說了一堆唬人的大坵寒冷故事!

大坵島的鹿,算是美麗錯誤,原本馬祖縣政府帶幾頭到島飼養,結果颱風夜逃逸(官方版),或養殖農場結束棄養(民間版),就造成梅花鹿在島上開始繁殖。
1980年代,原初十多頭,現今已高達200多頭。遍佈島上,晨昏出現覓食,漸漸開始不怕人,遠遠相對望。

大坵住戶不多,原本十多戶,但是因為工作外移,最後分校關閉,居民全數遷出,成為一座空島。

大坵島主租下老屋,修建成為民宿。在賞鹿客出現前,來到這裡最多是海釣客,到馬祖各島釣大魚。


島主溫馨準備的糧食,食物和啤酒比例是完美的一比一。




這是國小大坵分校,廢校後改成大坵農場,兩根門柱註明歷史,校舍已為藤蔓樹枝覆蓋,頗有返校氛圍。

登島探鹿,目的在拍畸角鹿,懷疑可能是因為近親交配,造成的劣化,不利族群繁衍。
當時有計畫,誘撲撲殺或移走一定數量,再移入他地鹿種,解決近親繁衍問題。

過去島嶼附近一直有中國漁船作業,知道大坵是無人(駐軍、駐警)島嶼,晚上會上岸休息,同時獵鹿打牙祭,甚至盜去鹿茸。
有時會見鹿骸,頭上鹿茸平鋸痕跡,大概都是被獵殺。後來遊客漸多,海巡也會巡邏驅趕,盜獵應該較收斂。

其實到大坵,走在步道四面環海,以尋鹿為名登島,卻是迷醉在海天之色中。
緩下心!緩下步!可以感受靜謐的大坵島。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