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掉經典,痛定思痛◎(2009)


突然有點冷掉!昨天才比賽開始,今天就收攤回家。

太快了!快到讓人還沒開始覺得苦戰連連,一切結束。

棒球是圓的,輸贏難說。但是,連兩場比賽,讓人看見的不是機運,而是技術。那種戰場上士氣全崩,潰不成軍的態勢,那種打不出節奏,拖著等輸的疲乏。

大家說,二軍上陣,七成新手應戰,那一軍呢?平日風光媒體之前的台灣好手呢?

看著畫面上,二十出頭的球員,背負著台灣棒球歷史榮光的壓力,很辛苦,很無助,任何苛責都是無情。但是,一輸再輸,甚至連我們打心裡都沒放在眼裡的中國隊,一再贏球,台灣怎麼了?



棒球當然可以純是球類運動,不必貼上國家榮譽的激情愛國,那麼就輸別哭,贏別笑,別讓球賽牽動數百萬人的心魂。

做不到,媒體聚光,塑造球星,不就因為那是台灣驕傲國際的運動強項,我們希望藉此發光,甚至在現實上國家的弱勢,在球場上討回公道。

想贏之心,人人皆是,那何必虛偽的說著,盡力就好!

沒盡力的,不只是球員、教練,還有整個體育環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態度。如果,政府同意,贏得世界比賽,有助國家士氣的提昇。那麼,該是如何投資,如何協助,而不是簡化的給獎金,以為重賞之下就能出勇士。

球賽像打仗,平日不操練,技術不精進,不是高額賞金、全民集氣,就能獲勝,硬棒子底不會有軟道理,別國贏台灣也不是靠運氣,靠集氣,那是紮實的訓練,以及情蒐後的戰術運用。

幾年來的敗仗,台灣早該覺悟棒運在走下坡,那不是運氣不好,而是實實在在的技不如人。

技不如人,已經不只是球員訓練,教練調度的接戰問題,而是從棒球人材供輸的三級棒球運動,都產生根部萎縮的危機。

如果,不澈底正視,思考家長心態、學校態度、球員出路等等社會結構問題,做出全面的應對及改進,那種教育部推廣棒運的宣示政策,「計畫至民國101年,參加學生棒球運動聯賽隊數及人數能逐年穩定成長:國小軟硬式棒球隊數達450隊,7,200人;國中軟硬式棒球隊數達200隊,3,600人;高中軟硬式棒球隊數達110隊,2,200人;大專75隊,1,500人參加;高中以上學生棒球社團達100校,3,000人。」

說真的,在偏遠小校不斷廢校,城市學校重視考試,地方政府只蓋巨蛋,熱情球隊裝備缺乏的現實下,那些擴大基層的政策宣示,無異是鬼扯的推廣計畫。

少蓋巨蛋,省下的鉅額經費,多將經費挹注三級球隊培育,以及簡易球場、球員裝備、比賽旅費的支應,才能落實紮實基礎的工作。

在國際比賽上,職棒問題重重,台灣棒球應該重心轉向,將出國賽隊放在青棒與甲組業餘球隊的開拓與培訓上,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去除人才召集的難度,也能邀請國際優秀教練,展開長期的集訓與默契整合,以及國際賽事的經驗累積,台灣才有可能面對國際強隊,發揮整體戰力,而不是單靠精英的單兵出擊。

台灣棒運,該有心理準備,退出棒球強國的寒冬期已至,一輸再輸不會太令人意外,但是如何在這寒冬期,重新振作,從基礎開始建構,砥礪每一支出國拼冠軍的隊伍,數年後爭回台灣光采,才是務實作法。

如果輸不當一回事,只怪棒球大神不眷顧,全民集氣不夠力,甚至在私交心儀的情面上不願苛責,輸了就算,檢討全無,台灣的棒球也真的無藥可救。

輸!沒關係,如果我們想贏,卻是一輸再輸,那就別再拼集氣、靠運氣,而是真正面對問題,改善問題。

很希望,政府留下這批年輕選手,檢討搓敗變成經驗,給予照顧,給予訓練,成為未來的台灣光輝。

分類:未分类標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