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民百萬富翁》的悲傷浮影□(2009)


如果一位極貧之人,遇上千萬大獎,還有什麼值得他放棄的?

《貧民百萬富翁》的故事架構在印度的貧民區中,故事主角的賈默參加一場即時問答的電視節目,在他出身卑微,卻連續過關之中,引起作弊的懷疑,在警方的嚴刑烤問下,揭露過關答案後的悲慘身世,以及他參加獎金比賽的真實目的。

電影以比賽現場、警方偵訊以及成長歷程,三方交叉剪輯,構成影片的發展線。在三個看似互不相關的場景中,隨著電影發展,慢慢讓人發現互有牽連,甚至揭開問題的答案,就像電影一開始,螢幕上就出現一行文字,詢問電影觀眾,賈默為何獲得大獎?



電影的精采,在於小人物有著一夕致富的可能,但是感人卻在這位小人物根本沒把錢看在眼裡,他追求的是愛,一種用錢買不到的東西。這樣的故事劇情極為平凡,甚至有點做作,但是場景架接在一個擁有上億貧民的印度,有錢不愛就讓人不可思議,甚至感動人心。

《貧民百萬富翁》在電影類型上,可以說是成為一種浪漫寫實電影的高度融合,就是以現今的電影工業技術,能夠在畫面、音樂、剪接上創造極為華麗、極為緊湊的觀影框架,卻在內容上,反求記錄片般的深刻寫實。換句話說,就像時下風尚的大頭貼拍照,有著炫惑的外框,卻是一張再也真實不過的臉。

這樣的寫實,必須深入的揭露,電影內故事的細膩面貌,就像《貧民百萬富翁》的印度貧民區生活,《血鑽石》的鑽石開採交易黑幕,《藝妓回憶錄》的日本藝妓成長史等等,特定的階級、職業、黑幕,不再是故事背景,一種襯托主角的氛圍,而是本身就成為一種主題,看完電影瞭解一種事件。

於是,電影的深刻,不再是主角的演技,而是故事本身的細膩迷人,這是一種電影趨勢的反動,如果說好萊塢電影打造一種夢幻,這些浪漫寫實電影,卻是以夢幻包裝,給人們一種殘忍的現實。

《貧民百萬富翁》之強,也就在此,它有讓人好奇的印度貧民景觀,更有從頭到尾絕無冷場的畫面、音樂及剪接,甚至在片末還附加一場歌舞秀,極盡聲光華麗的本領。

其實,這類型的電影,有助呈現一種人間事實,或是引發一種思考,就像窮出身的賈默,在種族衝突中失去的母親,就鐫刻下他一生所追求的事物,不是金錢,而是感情的追尋。但是這樣的意義,在商業電影中,一旦深化太過沈重,於是轉成愛情的苦苦追尋,成為一種好入喉的糖衣苦藥。

這樣的糖衣苦藥,有別紀錄片的乾澀冗長,它一樣敘述寫實的劇情,卻在高成本、高製作的電影工業下,創造出來的豪華版寫實記錄片,好吞、好看、好掉淚,卻漸漸失去更深意的內在。

印度是電影大國,電影的年產量不輸美國,電影的興盛,甚至人們以東方「寶來塢」來讚美,這種平民一夕登天的故事,早是印度電影的日常主題。但是這次好萊塢挪用寶來塢的故事背景,加以更炫惑的電影外框,美國電影工業又吃了他國文化的一記豆腐。

更有趣是,電影導演丹尼。鮑伊,以青少年反叛的《猜火車》成名,精準的影像剪輯功力,以及音樂搭配的能力,早就具有優秀導演的實力。《貧民百萬富翁》可以算是他統合調度電影能力的新高峰,但是在內容上,少了一些更深沈的思考與批判,讓整部電影成為苦澀中的華麗愛情,寫實內容讓浪漫框架所吞噬。於是,只能說恭禧好萊塢又多了一位名導演,世界卻少了位引領思考的好導演。

從音樂節奏到畫面剪接,甚至引人好奇的內容,《貧民百萬富翁》絕對是部螢幕框架中好電影,保證絕無冷場值回票價,但是影片結束之後,除了動感音樂,除了貧民場景,一直不太記得那群瘋狂等發財的印度貧民,倒底給了人們多少記憶?

好來污!瘋著找題材,一國玩過一國,在那種場景、劇情一切人工複製的微妙微俏之外,仿如失根的擬真浮影,遺失的是一種深切的感動,或許這是好萊塢從不想要,也不需要的人間反思。

分類:未分类標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