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就職晚會的1812●(2008)


明晚五二0總統就職晚會,煙火施放時將搭配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交響樂,這首曲子幾乎人人聽過,但是樂曲的背後卻是藏著許多故事。

那麼就藉此時,介紹一下1812,明晚看煙火聽音樂,多少心情不同。

《1812序曲》是柴可夫斯基的第49號作品–降E大調序曲「1812」,對於部分音響迷而言,接觸1812的動機,最初可能不是欣賞音樂,而是拿來試音響,尤其重低音喇叭的愛好者,不讓1812的砲聲試煉音響一番,簡直是暴殄天物。

用柴可夫斯基的1812內加農砲聲試低音,就像用莫乍特的魔笛裡高八度人聲試高音,二者幾乎成為音響迷的必備測試工具。

1812序曲的真砲配樂,成為交響樂中少見的情況,當然一位音樂家能動用大砲配樂,一定要有其能耐。

那麼在試過喇叭之後,大家就開始想瞭解樂曲的故事。



1812序曲產生的背景,就是1880年柴可夫斯基為了1882年莫斯科舉行「世界藝術及商業博覽會」,所做的開幕序曲,為了這個富有國際性博覽會的盛會,當然必須創作代表俄國光輝歷史的音樂,於是1812年俄國擊敗侵襲的拿破崙,成為最具歷史意義的光輝時刻。

1812表面是為了宣揚國威,但是實際上卻是為了解救一個頹敗的政府,希望重訴俄國光輝,凝聚當時革命四起的俄國農民,因為十九世紀中葉,俄國農民革命蓬勃,當時的俄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鐵腕,根本壓制不了一心求變的俄國農民,俄皇在連年征戰之後,想要藉由博覽會振奮人心,並且讓1812序曲重新喚起俄國人民的國家記憶。

但是,這樣的目的並未達成,因為俄皇亞歷山大二世在1881年3月遭到炸彈暗殺,根本來不及參與1882年的音樂盛會。

1882年8月,1812序曲如期演出,砲聲鐘聲響徹莫斯科,一首偉大交響樂完成,但是一個國家卻走向衰亡,直到1917年俄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蘇維埃政權成立,俄皇家族遭到滅門殺害。

根據傳說,當時柴可夫斯基不太想接下這項委託,因為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當一位愛國音樂家是有點沈重,但是在金主與恩人的請求下,柴可夫斯基還是完成音樂。

在整個音樂中,以敘事詩歌的方式進行,一開始用寧靜的樂聲,呈現安詳的國度,接著用法國國歌馬賽曲做為主題,意味著法軍的入侵以及壓倒性的勝利,再來就是利用俄國民族舞曲,呈現人民的悲憤,以及奮勇抗敵,最後在變奏的馬賽曲中,意味著法軍的敗退,再不斷戰勝的起伏樂聲中,將高興的情緒不斷拉昇,再最高潮時砲聲連放、鐘聲齊鳴,偉大的俄國再度重生。

音樂是很振奮人心,但是想到當時的殺人如麻的沙皇,就是有點反胃。

音樂總是有其歷史背景,尤其這種歌頌性質頗高的音樂,更是帶有歷史氣氛,就像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樂,原本是想獻給英雄拿破崙,但是一看到他稱皇加冕,氣到貝多芬後悔作曲。

歷史再如何不堪,但是音樂永世流傳,1812成為許多盛會的慣用曲目,但是不是每次演出都有真砲相伴,畢竟不是每位音樂家都是人面那麼闊。

在許多演奏版本中,1958年杜拉第指揮,明尼阿波利斯交響樂團的演奏,加上西點軍校的禮炮,完成首次錄音版的1812序曲交響樂,這套版本據說狂銷200百萬份,但是根據交響樂痴的說法,當時前往錄音的音樂公司不少,每家收音位置不同,所以有人錄的交響樂清楚,有人錄的砲聲震天,於是購賣不同版本,砲聲有差,這種說法也不知是真是假,手上有一張水星版的1812,心想那天應該風大,砲聲有點……..遙遠。

如果想聽,還是推薦1990年柴可夫斯基150誕辰Gala音樂會中,由泰密卡諾夫指揮聖彼得堡交響樂團演出的版本,不僅有著俄羅斯原汁原味的旋律,加上現代精進的錄音合成技術,樂聲和砲聲都獲得最完美的搭配,當然要試音響,這張CD絕對殘忍,讓不耐震的喇叭,震碎不了窗戶,就只聽見喇叭皮的顫抖。

如果要聽趣味的,The Swingle Singers出版的人聲1812,更是讓人聽見以口當砲莞薾不已,原來人類一張嘴,也可以把交響樂玩到趣味。

總統就職典禮的1812,賞音樂想歷史,音樂會有更多意境,只是不太懂,難道國產音樂中,就沒適合搭配煙火的音樂嗎?譬如台灣民謠交響樂那種鑼鼓喧囂,就非得年年找老外的樂曲,慶祝總統登基,喔!不,是就職。

1812來了,希望明天砲聲別太…..遙遠~~~~~

分類:未分类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