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尋牆去】


金門的牆,因為保留許多老宅,加上不同的歷史因素,產生許多風貌,可以成為一個旅遊追尋的主題。

長期到金門,看見牆就拍,到最近發現許多牆消失了!甚至塗牆成為新的觀光景點,讓人覺得十分可惜!

透過長期拍攝分類,讓人記憶金門牆之美,也能更重視金門牆的文資歷史。


傳統之牆

木、石、磚構成金門牆的基本材質,同時劃分出社會階級,金門多石,取石築牆最簡便,但是石牆也分亂石與條石,一般民居使用不規則亂石,經濟好些用敲修整齊的條石。

後來有磚,開始磚石併用,下石上磚是最常見的牆型,因為磚輕,又正方易砌,所以牆可以蓋得高聳。

還有一種木牆,其實算是店鋪的立面,兩側窗戶木板卸下,就是作生意的地方。木料原是早期民居,常見築牆的材料,但是金門缺樹木,木牆反而較珍貴。

砌法之牆

砌牆在金門,不只是技術,也是藝術!

石牆常見砌法,有亂石砌、斜角砌、人字砌。亂石砌的石頭大小不一,形狀不一,完全靠石角的互卡咬合。斜角砌的石頭已修成四邊型,以45度角相互疊合,重量可向兩面分散支撐。人字砌則是完全四方工整的石塊,45度角整齊疊合,重力可以精確估算,同時線條幾何對稱。

各種石砌法,考驗師傅的功力,疊不倒算基本,疊密合才算高強。後期砌石縫有洋石灰膠合紅糖水,一方面黏合石頭更堅固,一方面為堵石縫,防冷風灌入,防蟲蛇侵入。

後來金門建有採石場,出現整齊的條石,一部分是船隻的壓艙石,開始疊出更加工整堅固的石牆,形成下石上磚的牆面。

金門早期燒磚,多數來自廈門,使用磚石建屋,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支應,為省建材物料,甚至就地取用廢料,所以發展出磚入石、金包銀等磚牆樣式。

出磚入石運用磚與石的交疊,部分會填入瓦片,形成橫砌磚、直立石的結構,一方面省磚料,一方面能壓實鞏固,紅磚白石形成色彩對比強烈的補丁牆。

金包銀則是在牆面兩側直立磚面,內部塞入石頭、泥土,可以節省磚料,同時因為中間填入土泥,可以減少寒冷傳遞,讓屋子更保暖,甚至還有一種說法,磚內有石頭、土泥,對子彈掃射更有緩衝阻斷能力,保護屋內安全。

到了洋樓時代,屋子的外牆,開始有塗上不同顏色的洋灰,或是噴上碎石,保護磚牆,也具有裝飾性。

傷痕之牆

金門歷經過戰火,部分地區房屋的牆面上,都遺留有彈孔,成為戰爭的見證,吸引遊客參觀。

但是時代久了!下南洋的沒回來,守家園的也離開,戰火沒擊倒的房屋,還是躲不過歷石洪流,垮掉的老屋,只留下飄散歷史餘韻的一堵殘牆。

藝術之牆

金門牆之美,不只在牆的結構,牆面上的各種裝飾,更是讓人眼花撩亂。

早期閩式建築中,房屋正面檻窗以磚雕裝飾,可雕出花鳥圖,也可雕出大大囍字。老屋、廟宇的側面山牆頭, 裝飾有各種祈福避邪的紋飾。

近代洋樓山牆上的各種泥作,敘述房屋的特色,屋主的身份,甚至一個時代的藝術觀。

花磚之牆

金門牆的另一個特色,算是保存花磚密度最高的地方。

花磚的裝飾,不是只在屋脊上一排,或是柱頭一片,而是整個正面檻窗,全數貼上花磚,展現主人的洋派與闊氣。

花磚的圖樣種類繁多,有幾何圖形的基本款,也有花果、風景的升級版,在追尋日本傳台的馬約利卡瓷磚,金門反而保留許多線索,甚至部分花磚直接由南洋引入,成為另一條文化傳播路徑。

標語之牆

金門的牆面上,最特殊就是標語文化,在早期的備戰年代,台澎金馬的房屋牆面都有,但是金門算至今保存最多。

標語的出現,很多是當時各村里自衛隊,在牆面書寫精神標語,甚至成為一種競賽,比創意、比決心。所以,比顯眼、比字體,油漆書寫不夠看,就來用水泥作成浮雕字體。

至於標語內容,隨著時代需求、對峙局勢轉變,內容跟著轉變,從殺氣騰騰的殺朱拔毛,到自我勉勵的強身建國,都可以成為時代的標語字句。

但是隨著時代過往,局勢和緩,小三通開放,中國遊客來金門旅遊,一些屋主認為標語敏感,有失待客之道,紛紛拆毀或塗銷,金門標語一下消失不少。

軍事之牆

金門的軍事之牆,其實相當具有特色,因為一些碉堡、據點,大都是由服役官兵構工建築,技術不同,年代不同,形成不同特色的牆面,甚至建堡壘都成為一種軍事競賽,不只要實用,更講特色。

甚至許多構工建設,成為孤寂前線的歲月痕跡,現今許多老兵回金門,都是在找當時駐守金門建設的軍事建築,那裡有著青春記憶,以及異地的辛酸連結。

金門的的軍事之牆,除了碉堡、據點的構工,還有一種就是精神之牆,它不見得能防禦敵人,但是卻能武裝思想。精神之牆從書法到圖畫,許多是部隊中百裡挑一的藝術專才,結合成團隊,製作風格各異的精神之牆。

現代之牆

二戰後,金門快速發展,一些早期的現代建築陸續興建,新的牆面出現,許多公共建築,具有幾何構造、簡約設計的現代主義風格,至於民間建築的牆面,興起大店名商舖,以及花磚門面的水泥房,不被注意,卻是現代金門人最常使用的建築。

新藝術之牆

觀光時代來臨,新的藝術牆面,開始在金門各地出現,傳統的牆面上,貼畫上新的塗裝,新的物件,讓金門牆又有新的風貌。

許多金門牆,隨著人去樓空,紛紛倒塌消失,甚至為了增加地方的觀光,促成青年留鄉,一些老牆總要變出新花樣,吸引現代人的目光。但是如何在維護傳統牆面的歷史記憶,以及新設牆面的招攬觀光之間,取得平衡之道,可能是維繫金門牆文化,必須重視的地方。

到金門,有空看牆去!它像無字的歷史之書,訴說著某時某刻的金門故事。

分類:離島, 攝影, 文資, 旅行, 歷史建築標籤:, ,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