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竹林鐵-尋找新建竹】


嘉義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結合台灣竹會,舉辦構竹林鐵活動,透過多位建築師與設計師的創作,進行一個長遠的實驗計畫,為台灣的竹構,找出新設計、新應用,讓台灣竹再創風華。

第二屆構竹林鐵建築展,在這樣的理念下,挑選幾處阿里山鐵道沿線車站,進行作品展出。


竹子在過去,曾經是主要建材,蓋房子、做傢俱,少不了它,所以廣種竹林,作為材料來源。但是水泥、鋼構、塑膠時代來臨,竹構、竹作漸漸被取代,現代年輕人大概以為,竹子就是出竹筍。

東南亞國家也有用竹的傳統,至今還是有許多竹屋,但是更進步是透過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竹構不只是低矮房屋,而是成為巨大的學校,或是時髦的旅館,像是峇里島的綠色學校,呈現竹構利用的現代思維。

構竹林鐵展由阿里山林業鐵路局主辦,其實富有意義。因為對於阿里山的印象,總是聚焦山上的檜木,但是阿里山中低海拔的竹林,才是面積廣大、數量最多,並且和常民生活息息相關。

因此,透過構竹林鐵建築展,目的也是希望能讓人們重新審視這些生活周遭的植物,並且思考新的出路。

2021年第一屆構竹林鐵建築展,主要展區在嘉義製材所展出,邀請多位建築師、設計師參與,展現竹子的複合材質,呈現各種風貌。

《精靈之境.竹構芒果茶屋》方新樵設計師

方新樵設計師的竹構芒果茶屋,以竹子建造一座有如切開芒果樣貌的茶屋,展現各種竹編的技藝,讓人聯想到有日本知名建築師藤森照信的茶屋系列,相當具有藝術風格。

《拾光隧道》陳鈺雯設計師
《竹粼》葉育鑫建築師

葉育鑫建築師的竹粼,用竹子搭起一個棚式建築,驚人是內部不規則交叉的竹編,以及外部運用過去木片搭設屋頂的木茸面,呈現相當深厚的竹木藝技術。

《翩翩》王喆建築師
《竹軒.天井》王銘顯建築師

第二屆構林林鐵建築展,選在阿里山鐵道沿線車站展出,構竹的重點在於透過不同的結構設計,以及複合的接頭應用,展現竹構的力學,讓竹子成為一種建築。

《北門翼》陳建同設計師/與木製研

在林鐵車庫的北門驛作品,在竹管內運用鋼管相接的技術,作出最大的懸臂設計,挑戰懸空無支柱的力學,成為讓人驚嘆的作品。

《逐雲》王識源 + 盛郁庭 + 盧彥臣/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車庫園區另一件作品逐雲,透過彎竹的技術,形成弧形彎曲的骨架,再利用貼茸技術,整體包覆起來,形成一個有如螺殼的美麗作品。

《竹。之境》張家維建築師/原型結構

在竹崎站的竹。之境,則是利用竹管相捆,強化支撐力,再透過二個三角支撐點,形成一個幾何彎曲的廊道設計,讓遊客可以通過天棚,欣賞壯觀的竹結構,前往竹崎車站。

《螢河月台》陳華志 + 陳昀靖設計師/華志聯合制作
《林-鐵-編界》 黃卓仁 + 黃介二 建築師/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 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無門之門。入山門》鄭博仁 + 鄭乘騏 設計師/易新設計 + 南藝大B群

在水社寮車站的入山門作品,則是設計師鄭博仁結合南藝大B群設計團隊,在校園工廠內,以細圓竹條相黏,在形成管型結構增加支撐力,作出一段段竹管建材。

然後以大量竹管相接,並且彎曲,外部貼上木片,製造出有如鳥羽的二翼,正面看卻像合掌祈禱的雙手,非常具有藝術風格。

《CROSS X》洪和培 + 謝欣曄 + 蔡易庭 設計師/本事空間製作所

二屆建築作品都持續保留著,如果對台灣竹結構的想像與發展有興趣,可以找時間去看看,體會竹子從傳統的未來的不同風貌。

更期待像峇里島的超大結構竹子學校,在台灣也能出現,成為台灣當地自然建材的代表。

分類:藝術, 山林, 攝影標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