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五五新據點】


馬祖五五據點經營團隊撤出了!精確的說,承租經營五五據點的經營團隊,在馬管處年度招標評選上,分數未過,不再續租要求離開。

有些想笑!一直覺得五五據點經營團隊,會因為作太多,最後不堪負荷,自己打退堂鼓,沒想到竟是被嫌作不夠,分數不足所以淘汰!

笑翻!一個年輕人自力經營,培力年輕人地方創生,帶起地方活力的團隊,一個眾人喜愛又有深度的文創基地,被評分數不足,真是讓人驚奇!


馬祖觀光,早期多數逛聚落、鑽坑道,傳統聚落有著自營店鋪,軍事坑道多數由政府經營。

十多年前,馬祖軍方開始還地於民,過去強佔人民土地,都要陸續還給人民,但是一些土地上建立有軍事據點,無論是在歷史上、景觀上都有特定價值。

所以,當時有一股搶救風,無論是國有地或私人地上的據點陣地,只要具有價值,都希望能夠保留下來。

南竿五五據點、東莒六四據點等,都是被保留下來的軍事設施,透過國家撥交公地或是政府承租私地,讓這些據點不會被拆除消失。

問題是保留下一堆據點,該如何利用成為政府頭痛之事,別說整修後的經營維護工作,最怕就是空間裡面萬一出事,面子就掛不住。所以對於新生的軍事景點,政府心裡是又愛又怕!

後來部份採取承租、部分進行OT等招商方式,委由民間團體經營管理,但是本地人因為資金,或是能力興趣缺缺,外地人計算旅費、人流,心想也是個賠本生意。

阿亞是道地馬祖青年,台灣就學,世界旅遊之後,回到馬祖土地。他的家裡有自營的事業,其實他不必跳入經營據點的辛苦工作,但是有些人個性使然,一些路註定走上。

阿亞回馬祖,作出最動人的事,就是參與東莒推動大埔客廳,把這個具有相當多歷史建築的古樸漁村聚落,成為一個聚集年輕人的藝術村。

藝術家比遊客還多!這是大埔客廳開始的景況,東莒是馬祖的離島,大埔是東莒的偏村,到大埔真的要有緣,也要有心,然後就會看見大埔之美。

後來大埔成為東莒文藝之地,遊客比村民還多。沒事推一個離島偏村,把沉寂的地方活絡起來,就是阿亞的心願。

五五據點招標,阿亞有新的想法,想在南竿也打造一個能聚合青年的新據點,過去是駐守青年戰士保衛國土,現在是聚集青年藝術家貢獻地方。

在馬祖經營據點、古厝,模式各異,可以走高價路線,像是包下一個戰地空間,專營高檔旅遊,提供大老闆的私房玩樂。

阿亞選擇一個平價路線,應該說廉價路線,經營背包客棧。因為他覺得,合宜的房價,可以讓愛馬祖的人,可以留得更久。

有這個想法,標下五五據點進行改造工程,阿亞有室內設計背景,碉堡變客棧,很快就有藍圖。但是要在防砲彈的厚實水泥牆施工,真的是累垮人的事,為了建出碉堡頭的超級視野大窗,也是吃足苦頭。

2016年開始營運,阿亞不貪快,拜訪五五據點時,還有很多空間待整理,想要在碉堡頂設咖啡座,想要在地底坑道設地方館,他有很多想法,等待一步一步落實。

五五據點開幕,很快獲得知名度,不只是因為風景太美,而是幾乎成為有心到馬祖作些事的年輕人,必到的落腳處。

有些人早就想來,把五五據點變成一個棲身處,用換工模式,貢獻自己的能力。很多人原本只是住一陣,聽聽看看然後喜歡上馬祖,就變成下一個早就想來的人,開啟人流輪迴的模式。

五五據點很多居住旅客,更多相知朋友,它成為馬祖一個很重要的文創交流中心,不時舉辦展覽、座談、工坊,讓認識馬祖的旅客,前來協助的藝術家,甚至馬祖青年,有個相互交流、學習的窗口,因為據點裡聚合太多本事各異的人們。

這是五五新據點,沒人把它當純背包客棧介紹,而是把它當成馬祖一個重要的文化基地,沒去就可惜了!

一個如此的據點,一個如此的心意,評選不過關,真的讓人萬分驚奇,不知評分標準為何,這種連台灣都感動的地方創生,馬祖竟然不合格。

無言了!其實也算放阿亞一個輕鬆,其實這幾年他真的很勞累盡心,一直想達成馬祖青年化的夢,讓青年到馬祖,島嶼才有希望。

不能讓曾經的努力,默默離開消失,所以應該以專文書寫,留下記錄,讓社會知道,馬祖是如此評分一個愛鄉的人,為熱情澆上冷水。

未來人們再踏上這座堡壘,該記得曾有一群年輕人,為自己的故鄉盡心努力過。

分類:遊行, 離島, 攝影, 旅行標籤:, , ,

1 則迴響

  1. 想請問郭先生到底是否了解大埔聚落的故事?您寫的那些是從何處聽來?
    大埔在一片荒煙漫草之際是如何成為為現在的繁榮樣貌?
    想請您好好做功課再好好修正,請別造神了好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