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香山濕地藝術季-海有來過】


趕在最後幾天,參觀今年的新竹香山濕地藝術季,今年有七項作品,分散在濕地周邊以及鄰近社區。藝術季的重點是將原本就有的賞夕人潮,拉到馬路對面的社區,不會香山濕地來了好多次,卻不知道附近社區的故事。

以藝術為門,走進地區,也是地區/景藝術季的核心意義。


香山濕地的賞蟹步道,假日總是人群滿滿,由於高度有設計,比較沒人踩下濕地,會爬不上來。

阿部乳坊/風與海

日本藝術家阿部乳坊的作品「風與海」,建立在賞蟹步道盡頭,以側耳傾聽的旅人之姿,聆聽風與海之聲,這是阿部乳坊旅人系列的第四號作品。

阿部乳坊的旅人系列,原初是2015年台北寶藏巖藝術燈節中,塑立的《觀光》人像,以遊客最常見的拍照動作,來呈現旅人進入地方的樣貌。

相同與不同/見域工作室※王阿福

在美山社區的巷弄中,呈現攝影師王阿福對地方的攝影記錄,並且透過工具擺設,呈現當地的採蚵歷史。

進入社區裡,看見去年作品「王鄰長蚵棚」,透過社區居民共同繪製蚵棚的彩繪頂棚,王鄰長就坐在蚵棚下,對遊客講述香山的採蚵故事,相當熱情!

海浪的痕跡/黑生起司

在香山天后宮前,遺留有古早的海堤,海水以前可以漲到這裡,但是現今已經在馬路對面遙遠的濕地邊。透過波浪造型的椅子,重現過去海浪到堤邊的歷史想像。

平安符新演繹/擷果創意

香山天后宮的平安符,重新作設計,填入建築與環境原素,在廟內設置兌換機,讓遊客祈福求取,因為平安符太受歡迎,已經空機。

逐浪/劉致宏

香山鹽水港是過去的河口港,熱鬧非凡,但是隨著陸化與填海造海埔地,鹽水遠離海岸。在鹽水公園內,將一座籃球場,漆成海洋波浪,讓人回想過去景觀。

潮汐的網/王煜松

在灘地上放置巨大石球與附生物,理念來自當地定置網的固定石包,作品因潮汐有著不同樣貌,藉以呈現因潮汐產生的生態與生產。

另外一項作品是范承宗的築巢計畫,在港南賞鳥區,因為太晚沒有過去觀看,如果有機會再觀看補述。

香山濕地本身就很精采,已經成為北部賞夕聖地,透過藝術季帶領遊客進社區,也是旅遊分散與多元化的目的,至少居民不會相對無語,多些接觸感吧!

分類:節慶, 攝影, 旅行標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