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塭仔圳】


最近經過新北市塭仔圳地區,看見拆除如火如荼進行中,即將迎向金光的未來。

塭仔圳位於新莊與泰山交界處,塭仔川上游的一片沼澤地,清代有運河接通新莊與社子,再出淡水,區域內圳道遍佈。後來先民整治,圍埤屯田,漸漸形成一塊農田、埤塘與沼澤共生之地。


一直到1960年代,塭仔圳低窪地形,成為周遭城市排水集中地區,劃設為一級防洪平原,居民房舍、土地受到限建。但是土地限建,無法阻止工業社會用地需求,許多工廠業者在台北城市周遭,尋找可以開發建廠的地區。

塭仔圳受到限建,土地難以開發利用,不再務農的地主,於是出租、出售給急需用地的工廠業者,興起塭仔圳的開發風潮,1960年代初多數是大型倉庫,作為附近工廠存放原料、成品的地區,減省交通運輸的費用,1990年代台北地區大開發,許多工廠搬遷此處,形成中大型工廠聚集。

整個塭仔圳地區,上千家鐵皮工廠密佈,山頭望去像是鐵皮海,屋頂底下養活數十萬勞工,以及餐飲、娛樂等生活產業,成為台北地區黑手文化的代表地區。但是過去環保條件差,流經工業區的中港大排被稱為黑龍江,甚至不斷發生農地污染事件,區域內農業更凋零,只剩下少數農地與舊庄。

整治塭仔圳,一直是北縣到新北政府推動的工作,1980年代曾經推動區段徵收,但是面臨強烈抗爭,計畫停頓。2014年推動400多公頃塭仔圳公辦市地重劃,依舊面臨強烈抗爭,但是塭仔圳改變的命運,已經難以扭轉。

原初居民與業者希望計畫暫緩,但是政府強力推動,後來居民希望住居原地保留,工廠安排搬遷。但是住居採拆除後配地,小土地面積居民根本無法原地安居,工廠安排到三峽、鶯歌、桃園等遠地,產業鍊中斷,員工也難以前往工作,不斷抗議聲中,政府強力推動重劃,並且祭出自動搬遷獎勵金,加速拆除工作。

整治塭仔圳長期存在的違法工廠,有助城市環保與景觀,但是強力迫遷開發,卻是造成民怨不斷,更重要是拆除後的土地,並非回歸生態與農業,而是工廠換成大樓,未來塭仔圳與新莊副都心將成為北台最大的都市更新區,豐富開發建商財團的千億利益。

塭仔圳拆除中,一個時代告終,也無法再回原初的過去,讓人看見這片土地經過歷史變動,地貌數變,成為台灣土地開發歷程的縮影。

分類:都更, 開發, 土地徵收, 攝影標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