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接再外推–不浚挖的神話】


三接破壞生態,推出再外推方案,其中更宣示「不浚挖」的決定。

但是這是一個掩耳盜鈴的宣示!

因為大潭三接的浚挖,分成「事前挖」與「事後挖」。


事前挖的原因在於,原初三接離岸港的設計,原本港區深度不足,需要浚挖,因此會有破壞海床生態問題。

另一個事後挖的原因,在於三接建造的堤防,分別有著垂直海岸的「突堤效應」,以及平行海岸的「離岸堤」效應,兩者都會港區帶來不同的淤砂程度。

在三接環評會議上,環委以清理「突堤效應」的淤砂,中油提供每年需編列約3000萬疏浚費計算,30年使用,疏浚費就近10億。(見環評說明表)

所以,再外推案不只花費150億,事後清淤疏浚還要再花10億!

但是,這還不包括離岸堤效應!

離岸堤是平行海岸的海事工程,利用堤坊擋住波浪,在後方產生平靜水域,有助砂土淤積,進行護岸養灘,在台灣西部沿岸,設置許多離岸堤,如果水文適當,後方都養出長長沙灘。(見上方離岸堤照)

三接外防波堤,就是一道超過1公里的長長離岸堤,如同中油設計,堤內可以形成平靜水域,方便運氣船裝卸,但是離岸堤後平靜水域,就是會形成淤積。

政府現今以再外推後,水深超過18米,宣示不用不浚挖。但是卻未說明,一旦產生離岸堤效應,最後還是要浚挖。其實在台灣,無港不浚挖,大大小小港灣的浚挖費用,早已超過數百億。

桃園沿岸風浪甚大,多份研究報告都證實海岸輸砂量不小,大潭建起長長離岸堤,堤後提供漂砂定著海域。究竟堤後形成多少淤積?需要多少浚挖經費?政府都沒提出研究來說清楚講明白!

於是,政府宣示不浚挖,像是一個掩耳盜鈴的神話,現在不挖,未來還是要挖!

到時破壞海域生態,已經頭過身過船過無痕,力推在外推的護推皇團,有功的升官進仕,無責的安然退休,環境之害向誰追討?

不浚挖!是永不濬挖?或先不濬挖呢?

分類:災害, 環境, 開發標籤:, ,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