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旱先淤的台灣大砂庫】


缺水有多重意義!一個是沒有太多水源,天不降雨,一個是天有降雨,但是留不住水源,一個是有水源,但是耗水驚人,三者交織成為缺水之因。

在氣候變遷下,其實台灣台灣年雨量並未太大變化,只是有集中、暴雨化現象,台灣在世界排名上,還算是多水之國。

但是台灣的問題,在於先天地質問體,加上後天人為開發,過去興建的水庫,都面臨大小不一的淤積問題。換句話說,天再降再多的水,水庫也留不住水。

根據水利署統計,全台水庫原總容量約28.6億噸,但是2018年估計有效蓄水量約20.3億噸,已經減少近1/3。

更重要是水庫淤積,不只是庫容量問題,也代表水庫周遭的集水區,難以涵養水分,那才是源源不絕提供水庫水源的護國神山,也是台灣渡過旱季的救命山水。

當水庫淤積,集水區保水不易,一旦天不降雨旱季過長,加上耗水驚人,於是產生人類的缺水危機,物種的大旱之災。

更嚴重是,這樣交纏多種因素的旱災,不是突發,而是常態化,將成台灣年年的夢魘,逼迫出台灣的新水資源思考。

先看看台灣的砂庫,打破山上水庫蓄滿水的幻象,其實多做淤滿砂,蓄不了水,滿砂更成問題!

*空拍在2015年進行,都在管制前,或是禁區外。


石門砂庫

石岡壩攔砂堰

霧社砂庫

濁水溪攔砂堰

曾文砂庫

白河砂庫

阿公店砂庫

高屏溪攔砂堰

分類:災害, 開發, 山林, 攝影, 水環境標籤:, ,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