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濕地日的台灣失地】


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拉姆薩公約締約國在1997年,訂定世界濕地日,希望提醒各國重視濕地生態,並且保護濕地環境。

台灣善盡世界公民的角色,多年來推動濕地保護,但是每每遇上開發,卻又是常常犧牲濕地,遺忘濕地的重要。

在2021年世界濕地日的時刻,回顧台灣又有那些濕地變失地。


飽受怨氣的大潭藻礁

桃園大潭藻礁面臨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爭議,在破壞7000多年藻礁生態,以及毀損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之下,環評時民間環委多數退出,但是官方環委依舊強勢通過。

藻礁守護團體召開100多場記者會與守護活動,透過各種方式保護藻礁,現今計畫透過公投行動,呼籲更多人加入搶救。

綠能破壞的知本濕地

知本濕地位於知本溪北側的廣大濕地,成為台灣東部的重要濕地環境,也是候鳥的東部重要棲息地,更是部落的傳統領域。

但是光電開發,計畫在濕地上舖設光電板,引發破壞生態爭議,同時引發開發與保護的部落意見分裂,形成重大爭議。

拒絕正名的彰濱濕地

彰濱海岸有廣大的潮間帶濕地,長期作為工業區開發土地,過去國光石化開發,引爆激烈環境運動,最後終止。

但是政府始終沒有為彰濱濕地正名,劃設保護區,就始終陷於開發的憂慮。現今光電場計畫在濁水溪河口北岸開發,形成新的濕地危機。

強勢開路的茄萣濕地

高雄茄萣濕地是過去的鹽灘地,在廢棄之後,形成自然的濕地,成為候鳥度冬的重要棲地。

但是長期以來面臨開發,濕地不斷被切割,並且規劃新的道路工程,讓棲地日益破碎化,影響候鳥的棲息環境。

光電普罩的布袋濕地

嘉義布袋廢鹽田與滯洪池,長期以來都是候鳥的重要棲地,成為台灣南部重要的海岸濕地環境。

但是光電開發,不斷佔據濕地面積,讓一些雁鴨科水鳥減少,卻引來鷺科鳥類棲息,並且大量排糞在光電板上,成為荒謬的景象。

開發至上的52甲濕地

宜蘭52甲是典型的農田濕地,地勢相當低窪,平日部分稻田,部分草澤,大雨時就積水成汪洋。

但是因為宜蘭農地建農舍,土地利益高漲,52甲濕地也陷於難以劃設濕地,不斷有著開發的危機。

台灣的濕地環境,深受民間重視,但是政府總是選擇性保護,特別是遇上開發,不是全力推動,就是裝聾作啞,讓台灣濕地變失地,環境生態變開發煉獄。

分類:環境, 濕地標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