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歡美濃的小地藝術日,由羅元鴻、蔡佳蓉夫妻一路玩起來的農地藝術,越來越有意思。
美濃很知名,假日遊客眾多,但是遼闊土地上,廣林算是邊陲,茅窩更是一般人繞不進去的地方,於是羅元鴻、蔡佳蓉回鄉務農,總想讓自己地方變好玩,於是以茅窩窩為名,開始呼朋引伴認識故鄉。
記得幾年前,羅元鴻在自家的蘿蔔田裡擺上稻草人,開始小地藝術的雛形,接續四處參展,國外見學,開始自許農民藝術家的身份,終於釀出小地藝術日的鄉土行動。
小地藝術日的可貴,就是一切藝術呈現在生活的場域,透過種種藝術作品,緊密結合在土地與地景之上,體現在地生產體系與生態環境。
藝術終歸於土地,當以藝術為名踏入展區,其實真正走入是農民的生活場域,共同體驗日常生活的所感所見。
羅元鴻推動小地藝術,蔡佳蓉不算背後的推手,而是共同的夥伴,無論市集的邀約,鄉里的互動網絡,都在她的策劃下,豐富小地藝術的在地經濟。
甚至,在羅元鴻求好易焦慮的起伏心情中,蔡佳蓉就是扮演支持與安撫的力量,所以小地藝術算是家庭產業,夫妻倆合力推動,開創美濃茅茅窩的在地創生。
藝術創作年年增多,不只注視,還有互動,眼耳鼻口心的五感體驗,超級豐富。但是整體氛圍,卻讓人想找個空間,安心坐下,體會小山坳裡美好的光影,美麗的大地,美好的心意,在又是農人又是藝術家的轉換中,為故鄉尋找生機。



























喜歡元鴻的背影,總是唉累,然後又堅持的向前邁步。
期待下一次藝術日!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