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海原本寂靜一時!雖然來自中國年年不斷的外交打壓、軍事恫嚇下,其實中、美、台各自隱約守著一條線,中國的和平統一、美國的一中政策、台灣的不獨、非基地化,讓台海成為世界最風險的火藥庫中,各方節制的保險。
但是在中國軍國擴張要出海入洋,美國以武逼商要中國賣帳,台灣破斧沉舟的猛吞抗中大力丸,在各有所圖的狀態下,打破無得分、無失分的走鋼索賽局,開始進入火熱的三邊角力!
中美台各有所圖,但是在相互牽動之下,結局終難預料!
#中國的短打
中國在海軍強大後,繞台不只是威嚇台灣,更重要是確保台日與台菲之間,東北與東南二個進入太平洋的出海口,一如二戰日本海軍二度前進美國,增加對美國本土的威脅。
以及在南海位置上,中日韓台必經的運油航線與貿易航線,日韓台不願中國掐住,中國不願美國以自由航行權干涉。
中國戰力尚難爭霸全球,但需力拼區域霸主,所以在確保出海口與控制南海下,中國會不惜「局部衝突」,以近岸作戰對抗遠洋作戰的距離優勢,試圖進行有限戰爭短打上壘,訂定「近海新秩序」。
#美國的犧牲打
美國想和中國一較高下,認清誰是老大,但是美國不會犯傻,讓航母艦隊群遠征中國近岸,在敵人優勢飛彈的籠罩下,只要一艘航母被擊沉,就是遠征失利,顏面無光。
至於出兵協防台灣,在美國出兵史上,韓戰死亡3萬多美軍,越戰死亡5萬多美軍,波灣戰爭美軍死亡4000多人,美國人民還願意多少子弟在台犧牲已是問號?更重要是面對中國強敵,在沒有絕對空優下,渡海遠征軍就如中國登陸軍,都是面臨敵人飛彈的威脅。
所以美國只想犧牲打,不是自己犧牲,而是以往的消耗戰模式,策動周邊衝突或內部分裂。中國內部難以分裂,周邊俄日韓台菲印越,各國友中懼中,沒有一個國家想與中國為敵,願意出借基地已算積極。
唯獨只剩台灣,極易衝突,打不贏中國,卻能耗損中國戰力。至少在中國艦隊出海時,有能力以飛彈,減損中國海軍艦艇,以台灣的犧牲,提高決戰太平洋的勝算。
#台灣的擦邊球
中國繞台,主要目的不在台灣,而是確保艦隊出海口,但是也有向國際宣示,能夠在台灣東部,進行阻援作戰的能力。
台灣不想與中國開戰,但是卻是在美中衝突中,嘗試擦邊球策略。利用衝突測試底線,嘗試突破台灣的國際空間,或是拉遠台灣與中國的距離,奠定未來政黨抗中的選舉基調。
但是台灣想玩擦邊球,背後卻是美國的犧牲打,讓台灣耗損中國戰力。中國在台灣不獨下,目前也無意將戰力耗損在台灣,目標放在太平洋上的美國,只想短打上壘,讓中國軍力突破亞洲島鏈。
台海戰雲詭譎的棒賽,中美台各有算計,但是一旦投錯球,揮錯棒,點燃火藥庫,最後難知誰得利?
但是在大國相爭下,台灣永遠是籌碼最少的國家。
#520不是關鍵期_美國選情急才是危機時
————————————————————————–
2020.10.04補充
幾個月三方較勁,看似危機,其實反倒看見轉機。中、美在各自秀拳頭下,也真實評估開戰的利弊。
中國在台灣飛彈壓制下,甚至日、美情報、飛彈相助,三日亡台、首戰即終戰已成幻影,如果台灣不獨,不作為美國基地,強取攻台時機不宜。
美國同樣在中國飛彈壓制下,同樣清楚機艦到台海,甚至到台灣東部運補,都是深具風險,於是賣武器,支持台灣獨力作戰,成為安全選項。
至於台灣,在中國兵臨城下,美國無法明確保證出兵協防,宣稱放棄夢昧已久的台美建交,重回不刺激中國的底線。
現今態勢,中國東海出口有美日重兵控制,南海海域有各國堅持自由航行,唯一所圖就是在台菲之間海域,爭得唯一出海口,讓中國海軍的能夠突破島鍊,進入太平洋。
於是台菲海門之間的東沙島,更顯關鍵,也是中國不斷進入台灣西南海域之因。
戰爭最怕各國不知所圖,糊戰一場,但是清晰各國所願,至少能生應對,以免誤判。
美中台棒賽各有所圖,各有算計,球員賣力參賽,啦啦隊奮力鼓舞,但是需要清晰的教練團,訂出最好的戰略!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