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新聞,以「天啊!拓路4公里 交部要花88億」為標題,登上報紙頭條。
乍看之下,以為這個政府又再浪費公帑,大搞不當建設,但是細細看完,仔細思索,才發現新聞背後並不單純。
先從這條黃金路談起,拖寬台二線的新聞,只是說了一半的新聞,另一半是新聞中被淡化的淡水快速道路興建。
在解決淡水交通壅塞上,政府提出興建淡水快速道路的方案,但是破壞淡水沿岸景觀,以及通過紅樹林保護區破壞生態等等問題,受到相當大的反對聲浪。
因此,在淡水快速道路不易興建下,建設單位重新評估台二線拓寬的方式,解決交通問題。
整個拓寬計畫,一大部分經費用在土地徵收,將台二線上的瓶頸地段收回,再拓寬兩旁機車道,多出一條汽車道,來解決交通壅塞。
其中八十八億經費從何算起,無人知曉,土地徵收經費需要五十億?道路興建需要三十億?興建經費的數字,是否經過經算?
當八十八億興建四公里道路,成為一種浪費意象,卻支字不提如果不拓寬,改為興建淡水快速道路,更需要九十多億經費,以及無法估算的生態破壞,換來縮短道路時間五分鐘。
當這種黃金機車道的新聞,開始發酵擴大,遭到立委否決,並且不準評估,讓整個解決淡水交通的方式,好像只剩下興建快速道路的選項。
整件事有如編好的劇碼,交通單位提出高額預算,媒體報導,立委反對,因此只好放棄台二線拓寬,再回到淡水快速道路的興建規劃上。
有趣的事,淡水快速道路的興建,當地建商是最大的支持推動者,因為有利房價的增值,尤其以捷運未達的淡海新市鎮,更是一項宣傳的利基。
獨家發佈這則新聞,並且放上頭版頭條的媒體,正好旗下有許多建設公司,投資購地在淡水一帶,新聞的出現,不免讓人有瓜田李下之嫌。
當集中火力,大肆抨擊八十八億黃金路,阻斷道路拓寬的選項,迫使政府只能進行九十多億淡水快速道路的興建。
其實,淡水交通的問題,是一項假議題。在假日通往北海岸的車潮,未來芝投公路的興建,將可分流許多車輛。在平日進出淡水的上班車潮,台二線拓寬有助解決瓶井壅塞。
更重要是,淡水快速道路的興建,交流引道並不多,對於淡水沿線的居民,其實助益不大,一樣要走一大段台二線在接上引道。
那麼為何執意興建淡水快速道路?
為了建商利益?為了台北港吞吐?還是為了淡水博弈特區的政績?都成為隱而不談的問題。
新聞別看單面,這裡有更多新聞以外的消息。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