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尋劍獅*(2008)


台南安平在變,當安平古堡規劃為歷史文化園區,讓這個老舊風景區有了新生機,但是卻也加速一個歷失區域的消逝。

童年時,遊玩安平,簡直是一場人生大冒險,鑽進古堡附近的巷弄中,仿如掉入另一個時空,彎彎繞繞的巷道裡,洋行、老宅、廟宇構成安平的驚人歷史圖譜,從荷到鄭,從清到日,太多歷史交雜的故事,總是隱身在每一扇大門後的深遂老宅內。



曾經跟隨朋友回到安平老家中,記憶深刻的印象,就是一間間帶有霉味的陰暗小房,總是放著許多的箱子,有皮箱、軍用木箱、紙箱等各類箱子,藏於床下,疊於角落,或著就塞在古董衣櫥上面,箱子總是外表灰塵厚實、蛛絲密佈,打開箱子才發現,裡面藏著許多捲軸字畫,清式棉襖,日式軍服,以及許多不知名的小玩意。朋友說,許多箱子他也沒看過,從小就擺在那,頂多有時從這房搬到那房,找個角落又塞著。

年少不懂寶,只是覺得房裡陰暗,不知那個箱子會跳出什麼,總是在相互嘻鬧驚嚇中,衝屋外奔向巷弄,開始玩起追逐遊戲。

成年後,每每看見日本尋寶節目,那些老宅主人端出的戰國器物,就想著在朋友的安平老家裡,是不是也藏著讓人驚豔的歷史文物。

幾年前回去,朋友早已失聯,憑著印象摸索途徑,卻發現新路已開,許多老宅腰斬而過,傾毀的屋頂,讓天光穿透陰暗的屋裡,雜草生長地面,歷史終究不見。至於那些箱子,該是搬到另一個房間角落,或是在人事已非之後,轉輒到了古董商的手裡頭。

安平,像一個歷史名詞,從熱遮蘭城記中,挖出了更多的歷史研究,但是現實的場景,卻是不復存在。

樹屋整理出來,洋行紛紛重建,安平以新貌迎接遊客,但是對於台南遊子,卻是少了味道的不再前往。

前年,安平忽然興起一場尋劍獅的熱潮,細讀前往尋獅人的文章,才發現安平的劍獅竟是如此獨特,原本童年所見不懂其意,只覺得是祥獸之類的宗教圖騰,現今才知道原來大有學問。好奇之下,趁返鄉時刻,回到安平尋找。

根據研究文獻及網路文章的一再覆述,劍獅文化是安平特有,各種造型的獅子,以口啣刀劍,劍鋒向左意味祈福,劍鋒向右代表鎮邪,當然也有口啣雙劍,祈福兼鎮邪。至於來由有三說,一說相傳是鄭成功的官兵,在返家後會將劍插在獅面盾牌的獅頭口中,再放置於家戶門外,附近居民發現此舉有助防範宵小,於是紛紛學習官兵做法,相傳久遠就形成劍獅文化。另一說變成治台清軍水師的賭博遊戲,以刀插入盾牌獅口,未碰觸獅牙者勝出。再一種說法就是中國祥獅文化的各地變異,如石獅、風獅爺、劍獅或舞獅。

好奇傳說中獅面盾牌的模樣,查閱文獻、繪畫,發現當時鄭成功軍隊可分為重裝兵的鐵人隊,全身像日本戰國武士,穿披鐵甲衫,持火槍未配盾,另一位輕裝兵的藤甲隊,持兵器,以圓藤甲禦敵,再查看出土盾牌文物,發現藤甲以藤繞圈製成,盾牌正面並無獅頭樣貌的裝飾,至今還是看不到獅面盾牌的模樣。

無論劍獅的源起如何,但是它就是在安平開花結果,並且在不同材質、不同樣貌下,發展出特殊的美學藝術,有樣貌威嚴的石刻劍獅,也有色彩鮮豔的繪製劍獅,更有深具歷史價值富含拼貼風格的蚵殼劍獅,按照地圖尋找,總是在不經意的角落,發現劍獅的存在。

尋獅的過程,如同讓人重回童年時安平巷弄裡的探險。差別的是,太多小徑早已不見,記憶中更多古宅消失,許多古宅從大門深鎖,到現今只剩殘牆,安平的歷史落寞。

巷弄裡的寂靜,對比古堡周遭熱鬧的小吃市集,心裡總是深深感觸,許多歷史地點被開發,常常是外面道路熱鬧,賣特產拼小吃成為重心,裡面真正歷史所在,卻是遊人不多,一副寂寞空巷的光景。許多地區文史工作室,挖掘推動地區文化,成功的景況就是熱鬧處大肆開發改建,一些無人聞問的歷史巷道,卻是不斷殘破,那種歷史場地中,熱鬧的街道與寂靜的巷弄,常常是強烈的對比,安平如此、北埔如此,甚至淡水都如此。

到安平遊玩,有空鑽進巷弄裡去找找劍獅吧!看看不同劍獅的藝術趣味,也做一趟安平歷史真味的尋禮,將這口藏著台灣歷史的大箱子,就這麼放進自己的記憶裡。

分類:未分类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