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墟市集的嘉義風華*(2008)


一座變遷中的城市,究竟留下什麼?

當慕名古墟23.5度市集而來,走入雲霄(厝)古道的巷弄中,嘉義的時光在其中漫舞,從古老到現代,雲霄古道如同一條歷史長廊。

嘉義的城市在變遷,新的建築不斷冒出,但是仍有一些老屋靜默佇立,就像古都台南,一些緩慢變動中的舊市區裡,總會發現一些老房子,無論是因為家族繁密地產紛雜,於是不動地原貌留下,或是因為官署變動關門走人,就遺忘老房子的存在,於是令人驚豔的老屋相遇,就在不經意的路旁轉角,或是群屋圍繞的小小空間中,突現眼前。



這條雲霄(厝)古道,原本是漳州府雲霄人在諸羅北門外,建立的宗族聚落,在歷史變遷中人來人去、屋起屋落,漸漸的只留下這條僅供追憶的商業大道。雲霄(厝)以古道為名,但是已不見古道風景,幾棟剩下的古厝,成為稀薄的見證,它證明歷史曾存,也見證城市的變遷。

面對老事物的消逝,總是一間沒關係,二間不在意,三間無奈何,最後就是全盤放棄,於是城市有新樓,卻失去舊日餘光。

老都市新風貌的哀傷,就在一棟棟毀棄拆除的歷史裡,當人們驚覺該留下一些什麼,總是為時已晚。

六月間,洪雅文化協會的余國信,展開嘉義北門區域的歷史調查,這位雲林人愛嘉義,開書店搞社運的文化怪傑,在巷弄裡找尋嘉義的歷史,體認文化不能任憑消失,只是無力的懷想,總該有所行動。

於是,古墟23.5度市集由此誕生,挑上雲霄(厝)古道作為行動第一站,讓人們重新發現古都之美。

以重溫古道歷史為底,開始加入有機、創意、保育、社運等等現代議題,讓走一遭的遊客,認識古道,也認識台灣各地的問題。於是,在吸引大量慕名而來的遊客眼神裡,重新發現一位書店老闆的真實心意,原來他把書店開在這裡,讓一攤攤逛的遊客,像讀著一本本書籍,當走完古道一趟,也算修習了人生經歷。

文化怪傑的導讀高招,走街學習,行動領悟,於是完成文化傳佈的使命。
但是他維生的書店呢?恐怕又是關門一天。

近年來,市集成為一種社運新型式,它重點不在對抗,而在吸引,吸引志趣相投的朋右,相互認識,相互確認,在不斷的溝通互動中,為下一場奮戰努力,也許是愛護土地的有機耕種,也許是搶救古蹟的長期抗戰,或是展現新憶的手創藝品,它是商業市集,也是文化學習,更重要是在失去政黨領銜、政客插花的悲傷社運後,一種發自民間,以傳統庶民方式,小人物群聚自救的社運新型式。

或許有一天,上街遊行讓人怯步,那就辦個漫步市集吧!拼人數、拼連署、拼購物,讓嘉年華的氣氛,也能形成力量,改變世界。

古墟23.5度市集,有趣的社運新貌,當余國信端起大聲公喊話,新的力量正在醞釀,舊日古道開始微笑。

分類:未分类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