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推動文化保存,艱困重重,許多問題不是出在技術層面,而是觀念。
對於觀念,常常因為創意不足而顯腐朽,於是突破,常常成為官府衙門,不斷自我砥礪之事。
嘉義郡役所,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無異是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大突破,因為因為驚人的創新工程即將展開。
一切從這棟老建築說起,上面看見的是建於1920年的嘉義郡役所,雖然有漂亮的外觀,精美的結構,但是不能忘記,這是日本人奴隸台灣的官府建築,就像總統府、立法院、監察院、台大醫院、台北賓館……….等等族繁無法詳舉的帝國建築,基本上必須從台灣歷史上給予淡忘,最好一一拆除完全消失。
但是,在經濟拮据,物力維艱的背景下,許多日式官廳,成為政府委身辦公的地方,像嘉義郡役所搖身一變成為嘉義市政府,幾經改建,二樓變三樓,門面加上外廊,舊有建築藏身在新添樣貌之後,幾十年來陪著嘉義市民走過風雨,見證民主,融進嘉義人的記憶之中,但是偉大的城市必須向前看,必須學會遺忘。
於是,在嘉義高度發展之後,新的嘉義市府必須有新的風貌,必須更大的市府空間,為市民作最大的服務,因為舉世望去,對人民服務最好的國家,一定有一棟最大的官府建築,譬如巴比倫的巴別塔,或是中國的紫禁城,那麼大的建築服務那麼多的人民。嘉義市也不例外,偉大的嘉義城市,需要偉大的市府建築相稱,才能彰顯嘉義市無以倫比的偉大,於是多年前拆掉有著七十年歷史,原本嘉義市議會使用的稅務出張所,蓋起深具後現代風格的嘉義市政府南棟,這棟極像無敵鐵金剛的巨大樓房,標示嘉義市政的新高峰,嘉義市民從此將有幸福的日子。
但是,一棟還不夠!為了彰顯嘉義市遠大的發展,必須有著更大的市府空間,讓辦公官員、來往民眾,感受到一個比管理國事的總統府,還要更大更寬廣的的市政中心,因為唯有大,才能彰顯嘉義的奢華氣派,展示有別簡樸窮酸的節約風氣,讓上自總統下至民眾的來訪賓客,在近乎迷宮的寬敞空間內,感受到嘉義市的南方氣派。於是,決定拆除八十多年歷史的郡役所,再蓋一棟具大建築,讓嘉義市府呈現雙塔景觀,傲視台灣任何一個都市。
拆除過程中,守舊的聲音出現,那種懷念過去的心態,成為市政最大的阻礙,無論對發包工程促進金融流通,或是推動建設完成選舉承諾,對於一個向上提昇的城市,守舊無異是退步的舉止,對於歷史的懷念,文化的保存,其實方式繁多,像牆上掛著諸羅三百年的布條,就已宣示偉大城市文化保存的素養,任何市民閱讀文字,就能體驗諸羅嘉義一路走來的歷史演變,就像消失的古蹟,才能引發人類最大的感傷。
那麼,保留古蹟成為一種痴愚,譬如新化郡役所,花費多少公帑修復,優美的外觀,只是彰顯一個小鎮的微薄歷史,滿足過往行人的小小溫情,縱使增添新化的歷史風味,何助新化的大步向前,那只是顯示一個小鎮居民的目光短淺,不了解如果換上一棟金屬高樓,新化會是如何突飛猛進。
譬如彰化公會堂,又是花費多少人民納稅錢,只是造就一個市民的小小活動空間,讓阿公帶著孫子無聊的漫步,說著言不及義的世代傳承,那種虛妄的城市歷市,如何豐厚彰化人的文化素養,甚至做為聚會展演功能的公會堂,一棟古老建築的形式,如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不如蓋上十樓巨廈,在黑色的旋轉門後,進入一個冷氣音響投影機的聲光世界。
再譬如由台南市府整修的台灣文學館,更是凸顯古都的目光短淺,新市府遷建重劃區,避開城市中心的位置,讓一棟僅具文學功能的古老建築,佔據城市的樞鈕,忽略對於偉大市政的崇敬,因為偉大的城市,市府具有高度象徵意義,不僅必須佔據最核心位置,更要有讓人驚訝的建築,就算是以古都聞名,在偉大的市政之前,如何能讓市政建設在文化歷史之前謙卑,台南古都的文學館無異世界文化笑柄,讓一座城市謙卑至此。
如果看著前列照片,如果有著懷念、驚嘆或是多望一眼,無異是觀念落後的守舊人士,完全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不懂現今鋼骨結構外加玻璃維幕的後現代建築美學,於是做為領導城市發展的市政機構,必須展示,必須教育,必須意無反顧的大刀闊斧,以果決行動將郡役所三樓拆成一樓,在殘垣廢墟與嶄新高樓的對比下,體驗藝術的美感。看吧!嘉義市民!台灣人民!八十年的老建築何其醜陋,懂得市府革新求變的心意,就別為嘉義哭泣!
對於歷史古蹟的重修再建,任何人都熟知重修的慢工細活,足以再建好幾棟新大樓,而謙卑的嘉義,只是拆掉二棟加起來150年的古老建築,不奢華的蓋上二棟巨大建築,對於建設經費,嘉義市府首先發難,向中央要求更多的錢,從事偉大的市政工程。對於新總統提出的台灣優先,嘉義市有萬全的規劃,讓現代融合傳統,讓台灣與國際接軌,在市府建設與文化保存之間,想出一道和諧之道。
那麼請看!嘉義郡役所的立柱神殿新景觀!!!!
在閉門審查與天才思考下,郡役所最植得保存就是大廳立柱,於是在列為保存標的下,拆除周遭建築,留下立柱,這樣的景觀就像希臘宙斯神殿,以傲人的立柱聞名世間,讓遊客來嘉義就像到希臘,望見立柱痛哭流涕,多偉大的歷史,多廣闊的胸襟,千年希臘神殿毀於戰亂,百年嘉義歷史毀於建設,為了挽留歷史,最大的努力就是打造一個立柱神殿新景觀。
偉大的嘉義人,天才的官員,如此景觀,俯首膜拜!無情的城市,請別再為嘉義哭泣!
這裡有一群不斷哀傷的人,請前去,羞辱他們,為何不能忘了根,遺忘一座城市的過去。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