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很快樂。
但是危險的玩,很悲傷。
看見2006年梅嶺車禍中,扭曲變形的遊覽車,造成二十二人死亡,究竟我們從危險旅遊中,驚醒了沒有?
死亡的教訓,讓政府祭出鐵腕,禁止大型遊覽車奔馳在梅嶺的彎曲起伏山路上,進行遊覽車的總體檢。
但是,危險旅遊依舊存在!
在南投,出事的太極峽谷搖身一變,打造橫越峽谷的天梯,成為新的景點,但是山區道路狹小,載客的社區小貨車已經陸續出事,每趟車程隱含危機!
在苗栗,大安溪峽谷形成旅遊風潮,尋幽之人絡繹不絕,在雨季來臨之時,開始令人擔心,一旦大水沖下,帶著孩子深入河床的家長,能夠跑得多快?
常常,人們賭,將危險旅遊當成幸福,認為那種生死一瞬間的險禍,不會降臨,但是一旦賭輸,傷心人欲哭無淚。
對於危險旅遊的面向,公視6月9日晚上十點播出「危險觀光」、「冒險泡湯」的專輯,從峽谷觀光到找尋秘湯二個角度,探討現今旅遊中的安全問題,在實際的探訪中,讓人瞭解美景後的潛伏危機,相當值得一看。
對於危險旅遊,個人好奇的心理,常常成為一種釀禍的根源,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態,忽略旅遊環境其實有不同等級,太多地形可能不宜進入,或者必須透殊裝備或訓練,才能小心前往。但是太多人忽略細節,踩著休閒鞋,撐著雨傘,呼朋引伴的就前往冒險,在刺激連連聲中,沒事大家快樂,一旦有事,後悔的淚水讓人傷悲。
另一種是忽略的心裡,就是不把危險當危險,甚至不知危險所在,最常見就是夏日的海邊戲水,海巡署公布十大危險海域,http://www.cga.gov.tw/web_news/Doc_Detail.asp?FID=286215,基隆外木山的瘋狗浪易湧區域,以及洋流交會的水下暗湧,幾乎成為危險海域之首,但是下海玩水者眾多,更多是連危險都不知的青少年。
個人的好奇與忽略心態,造成危害的來臨。但是旅遊業和部分社區,也必須為危險負責。
無論是顧客喜愛或同行競爭,不可否認許多旅遊業者為了生意,在顧客玩遍老景點之後,不斷找尋新的景點來吸引顧客,但是並非所有景點都適合大眾旅遊,許多地區其實充滿危機,但是硬著頭皮帶進去,賭著運氣帶出來,已成許多旅遊業者無奈卻不得不做的事。
另一方面,許多社區因為急欲投身觀光利益,在生計壓力下,不得不將一些早存在的私房景點釋出,或是找尋社區裡可以玩樂的區域,但是這些地區部分深具危險,在簡單山壁繩索,過溪木橋下,就開始透過媒體對外公佈,引發一波波的熱潮,讓危機潛藏四周。
至於身為管制的政府,常常基於觀光拼經濟的信念,對於危險區域,採取中央漠視,地方支持的態度,甚至以吸引旅遊人次而沾沾自喜,一旦出事才板起面容,一幅早警告不要去的的口吻,彷如一切無關己事。
以知名的文山溫泉為例,那個野溪溫泉在百年前就已經為人所知,但是大家更清楚在山壁凹洞裡泡湯,安全較沒顧慮,問題是大眾旅遊一來,人人搶泡溫泉,洞穴泉池容量不夠之下,就延溪邊築起水泥護牆,引溫泉水造更大的池子,但是遊客就曝露在頭頂上山壁崩石的危險中,最後終至災難產生,才完全封路不許進入。
對於危險景點,其實多數是自然原始區域,一旦為了解決危險,開始開發,無異又造成另一場生態問題,那麼如何管理,甚至區分旅遊等級,都是現今旅遊必須進行的事物,如果抱著那裡都可去,處處適宜大眾旅遊。
那麼危險旅遊造成的災難不會終止,那種傷心的面容,如何驚醒政府與大眾?
公視6月9日晚上十點播出的危險旅遊專輯,相當具有思考性,並且也有許多實地美景,透過螢幕觀看,或許不必親身冒險,也能領會這些危險的美景。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