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台電承諾遷走蘭嶼核廢料,一拖十年,到現今再也遷不走的是幅射外洩污染。
從1982年,開始放入第一桶核廢料,到1996年封場,蘭嶼貯存場地底埋藏97000多桶核廢料,蘭嶼成為一個核廢之島。
從核廢上島,蘭嶼居民開始不斷反對核廢,起初只是少數抗爭,到1991年島上的「驅逐惡靈」行動,讓蘭嶼反核廢達到高峰,也寫下素來平和生活、與世無爭的達悟人,百年來首次為公共議題在島上抗爭。
但是,核廢的威力,不只是污染,更是台電提出龐大的回餽金與優惠,蘭嶼人免電費、嬰幼兒營養補助、獎助學金、敬老慰問金….等,讓很多蘭嶼人沈默,甚至鄉公所將回餽金視為鄉政財源,2009年照舊提出「居民生活綜合輔導計畫」,要求3年2.2億土地租用等配套回餽金,作為土審會同意存放,漠視核廢危機的賣命錢。
對於反核廢,鄉公所很少作聲,甚至扮演安撫角色,大嘆補助消失,蘭嶼鄉連路燈電費也付不出。
這是蘭嶼反核廢的現狀,台灣大島以核廢殖民心態,欺壓這座小島,更荒唐是島內殖民買辦,扮演起安撫消音的工作。於是,核廢在蘭嶼,對居民是危機,對政客卻是可以從反對崛起到當官沈寂的選邊機會遊戲,核廢真多利!
11月底,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扈治安公布,進行研究時偵測到核廢料貯存場外圍,有人工核種鈷六十及銫一三七,顯示已有幅射外洩現象,讓核廢料從存放議題,變成核污染危機的緊迫問題。
12月30日,在台電承諾核廢遷場滿十年的前一天,達悟族人來到台北街頭抗議,諷刺的是依舊不見鄉公所人員,甚至對在發生核污染危機後,鮮少聽聞鄉公所發出任何激昂反對之詞,讓堅持反核廢的人士,拼的孤單又辛苦。
蘭嶼反核大將夏曼•夫阿原(郭健平)嚴厲指控,政府一再欺壓達悟人,無視蘭嶼三千多位島民的生命安全,要求必須實現遷場承諾,以及進行全面污染調查,居民的健康檢查。
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夏曼‧藍波安在抗議活動中,朗讀一首新詩,細數台灣大島從姓名、土地、到核廢對蘭嶼的欺壓,並以「男人吃鈷 60,女人吃銫 137,孩子們的早餐,滅絕!」的詩句,來說明蘭嶼面對核污染的危機。
前環保署長林俊義也以進入核廢場訪查經驗,說明台電圍起的帷幕,裡面不知玩什麼把戲,至今不願讓實情公開。甚至他指出,銫137是高幅射出現的產物,為何會在低幅射的核廢貯存場周遭出現,到底核廢桶裡有什麼秘密,都是必須進一步查清的事。
總統府前活動結束後,達悟人推著三桶象徵核廢的鐵桶,滾向總統府,一路上受到警方刁難,不能搬鐵桶進入抗議,但是在蘭嶼反核大將郭健平堅持下,終於看見核廢桶抬進總統府,一個極度諷刺的象徵。
在台電承諾遷場拖延滿十年的前一天,達悟人到台北反核廢,面對政府無心又無力遷走核廢,只想以回餽籠絡地方安撫民怒,達悟的抗爭之路,依舊漫長。
從存放到外洩,蘭嶼核廢惡靈越形兇險,但是真正的反核廢障礙,不只大島粗暴的政府,還有小島噤聲的賣辦,如果不能全島一心,蘭嶼永遠沈淪在被欺壓的命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