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6日,彰化縣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主辦的濁水溪文化藝術節,在「藝術巡庄頭」的居民踩街活動中,拉開活動的序幕,在長達三週的藝術節中,安排有踩街活動、返鄉子弟音樂會、老照片展等等活動。
這項生根於地方找尋願景的藝術文化活動,在2010年舉辦後,獲得不錯口碑,在今年建國一百年,文建會進行補助,但是主導權握在地方手上,以推動居民共容參與為目標。任職於溪州鄉公所,同時又是農陣成員的姚量議,成為濁水溪文化節活動的重要推手,他表示今年加入許多學校、社團參與,人數大為增加,在主題上以「水」為主題,除了讓外界注意中科搶水的問題,也是透過活動讓地方凝聚共識。
有趣的是,溪州舉辦文化節,贏得口碑,讓隔著濁水溪的雲林西螺鎮,在長期舉辦西螺大橋文化節後,共商溪州、西螺二地,在12月11日居民一起上橋踩街,各自裝扮互別苗頭,形成文化活動跨界競爭的現象。溪洲鄉長黃盛祿也在「藝術巡庄頭」活動前,要居民踩街暖身,下個月用快樂心情,上橋和西螺鎮一較高下。
今天的踩街活動,有許多學生、社團參加,個個隊伍絞盡腦汁設計出最美服飾與道具,參與的明道大學造形設計系學生表示,一個月前就開始發想討論,並且合力縫製,設計出一件件搶眼的奇裝異服。
活動由鄉工所繞行庄內,一路歡樂呼喊,最後到森林公園中各隊表演,結束今日的踩街活動。
溪洲鄉的濁水溪文化藝術街,展現一種創造地方魅力的新思維,在傳統上的地方觀光,過度依賴特定地點與特定建築,卻忽略節慶活動也能吸引外界注意,成為一項觀光資源。
最有名的地方節慶,莫過日本札幌雪祭,這項創辦六十餘年的冰雕活動,其實就是在雪封的冬季,幫這個北國的城市,找出吸引遊客的點子,沒想到長期舉辦下,成為札幌的招牌,每年雪祭期間,吸引來自世界各地平均200多萬遊客。
具有特色的節慶活動,成為地方的軟實力,它創造一種地方魅力,吸引遊客的參與。札幌的例子,讓我們看見,沒有什麼條件不好,氣候不佳的區域,重要在如何在先天限制下,找到新點子,反而將先天限制成為一種優勢。
另外,在地方節慶上,可以全新創造,長期推動成為傳統,當然也有將原有傳統加以保留,形成重要的地方文化資產。
一直為台灣社區效法的日本古川町,平日的鄉里空間吸引遊客參觀,但是每年不變的4月19、20日古川祭,更是吸引數萬遊客湧入,為了參加這個舉辦二百多年的歷史祭典。
有趣是,古川町居民並不以吸引遊客,作為古川祭的首要目標,古川町觀光協會前會長村坂有造就表示,古川祭重要的目的,就是作為居民情感的凝聚,每年祭典期間,必須町中居民以及外地回來的遊子一起行動,才有辦法將這個歷史祭典延續下去,所以形成一種責任感,對於故鄉的責任心。
將祭典活動作為地方情感凝聚,成為以活動吸引觀光客的外在目標後,重要的內在價值,在台灣傳統的廟會祭典,同樣具有凝聚鄉親情感的作用,但是問題卻是出現在保留傳統,以及世代傳承的問題上。
台南西港的王船祭,已經指定為無形文化資產,漸漸在信徒參與之後,擴大成為遊客參與的文化活動,但是面臨著如何將祭典,以傳統方式原貌保存,並且進行世代傳承,以及如何從祭典的凝聚,擴大為守護鄉土尋找願景的動力。
溪州的濁水溪文化街,以一種新活動的面貌登場,但是由居民自主主導,鼓勵居民主動參與,已經奠定重要的核心價值,不同於拿經費填報表的煙花活動,溪州鄉民開始找尋屬於在地的獨特魅力。
這也提供一種觀點,政府花費數億補助特定夢想秀,不如讓經費進入地方,在不過度干涉,以及太過樣版化下,鼓勵地方居民,找尋屬於自己的地方魅力活動,讓文化創意落實到民間社會,並且以守護之心長期舉辦,形成地方文化活動的軟實力。
在溪州,看見一種願景,發自居民心中,發自故鄉之愛。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