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見學(10)–足助町的漫長等待◆


對於拜訪楓紅勝境,卻不願走入老街的上萬遊客,足助町居民很傷腦筋!

前往日本社區見學,愛知縣豐田市足助町是個有趣的地方,它曾經是百年古道的要衝,也是楓紅勝景的鄰地,數百年來由盛而衰,居民花費數十年光陰,重新找尋自己的定位。


足助町曾是古道的要衝,周圍環繞高山,成為進出日本中部山岳地區的門戶,戰國時期軍隊移動,幕府時期商賈貿易,足助町都是停泊休息之處,直到1907年日本國鐵北移設站,交通線跟隨移動,足助町街道走向沒落。

街道不再繁華,但是人潮依舊,只是湧向町外的香嵐溪,每年深秋楓紅時節,上萬遊客群聚溪旁,欣賞這個日本百大勝景的美麗,但是只有極少數遊客過橋到町內,拜訪這個古老歷史街區。

1964年,足助町為了結合觀光人潮,因應當時「民俗村」的保存思維,地方居民將十棟不同行業的古老建築,移往香嵐溪旁的「三州足助屋敷」內,重新組合搭建,提供觀光客參訪。

直到1980年代,足助町中經營書店的深見女士,結合許多關心地方的人士,率先以重修家族原本經營地酒的老屋,發動街區保留的行動,因為她看見老房屋一棟棟消失,心中感傷不已。但是街區保留行動,不是那麼如意,居民看不見地區的願景,保存意願並非那麼強烈。

為了喚起居民共識,以及讓外界認識足助町,足助町在二十多年前舉辦第一屆日本全國町並大會,在全國推動社區守護的專家、組織聚集下,足助町擔任東道主的身分。但是全國社區專家、組織聚集,並未讓足助町獲得肯定,反而因為大會的舉辦,讓居民開始有著更多的想像。

三十多年來,足助町不斷搶救保留僅剩的老屋,追求指定「歷史傳統建築群」的地位,以自己的故鄉為榮,漸漸成為故鄉的共識,整個街區並非像其它地區,街面統一完整的歷史建築,但是一棟棟修復,甚至晚期建築也整理到風格相近,足助町在今年6月,成為日本最新指定為「歷史傳統建築群」地區,選定的理由,在於足助町保存商家町歷史建築,更有歷史演變的不同建築面貌。

更有趣是,30多年的追求等待,足助町的故鄉守護觀念不斷昇華,在建築硬體的指定之外,對於傳統工藝、祭典,都是位來的目標。原先以「民俗村」型式存在的三州足助屋敷,轉向傳統技術的保存,屋敷內來自町中的老匠師,真實的以傳統技術,製作竹藝、木炭、紙傘、造紙、紡織等工藝產品,不只保留古老技術,更是擔負傳承的責任。

在町中漫步,一位傳統米果店的老闆,邀請我們到家屋參觀,不僅自豪保留老屋原有結構,也展示許多保存的古老製作食物器具,他希望有朝一日,足助町不只有老屋,還能重現古老的生產技術。

足助町的漫長等待,展現是一種信念,也展示有心保存,多少都是可能的機會。

對於台灣,時代過往,其實留存完整的古老街區已不可能,但是有心保存,應該即時進行,留下還保留的建物,改善晚期新建的建屋,增添更多工藝與習俗的文化事物,也是能夠再現一個地方的價值。最不應該就是認為舊有建物不多,抱著放棄心態,更加不再乎的拆除。

喜歡足助町的精神,在不完美的處境中,創造自己的完美,所有甜蜜不是結果之時,而是在慢長的追求過程裡。

分類:旅行, 海外見學標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