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嚇人的標題,我也嚇一跳,不過看看最近東北角爆發的開發案,邏輯如此。
東北角一直有開發壓力,從藍海上的陽光衝浪板,音樂會的爆量垃圾堆,有人潮就有商機,財團嗅得快,政府也不差,打造北部濱海的墾丁盛景,從北海岸到到東北角,這幾年來積極進行,當然緊隨的宜、花、東濱海,也是不落人後的戮力推動。
問題是知道會開發,但是民間永遠無法清楚知悉開發的模式,以東北角為例,東北角風景管理處成立後,不斷修建公共設施,勾勒東北角觀光願景,但是沒人清楚在一個個觀光景點之外,區域總體規劃為何。到今年三月,經建會喊出庶民經濟口號,行政院大力支持,訂下區域徵收的方向,但是沒人清楚位置何在?直到最近,開發的先期計畫標案出現,清晰的徵收開發區域,才漸漸浮現。
到這時知道,其實開發案已經走完三分之一,剩下又是徵收與工程,又是接續而至的民怨。
重新審視東北角開發,越看越想一樁刑案,從綁人、勒贖到滅口,政府還真的學了黑道計謀。
綁人
很多人不曉得,「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是台灣第一座國家級風景特定區,1982年依據發展觀光條例成立,但是當地人最清楚,在風景區成立之後,當地就面臨禁建,禁建範圍在數次通盤檢討後,不斷修定擴大。禁建之嚴,不只禁建區民間房舍,不得任意改建,甚至當時福連學校興建廚房,都必須特許。
限建保持景觀,在生態維護、景觀保持角度,當然有正面意義。但是這樣的限建,只是針對一般居民,幾十年來不斷開出特例。在東北角的淺坪礁岩上,常常可以發現人工開鑿的養殖池,依照國有土地承租條例,幾十年的養殖開鑿,破壞東北角景觀生態。到了最近,東北角海岸不斷建設開發,建設最大的建物,就是風管處及分設服務區,以及海巡署隊部,外加一些有辦法的廟宇、別墅主人。
對於當地居民看在眼裡,真的是情以何堪!家中人丁興旺,想增建房舍,不行!房舍破舊想翻新修建,申請!為了景觀限建,一忍幾十年,出門卻看見政府、財團大建特建,那種只准州官造城,不許百姓修房的橫霸,一問當地人,就是幾十年的憤怒。
限建如同綁人,東北角幾十年發展下來,民間如同被禁錮在法令之中,忍得住的隱忍渡日,受不了的搬離家園,留下殘破的老宅。
勒贖
用限建法令綁架居民,造成當地社區老舊,房屋凋破,到了最近端出「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促進東北角海岸地區土地利用暨景觀風貌改善興辦事業計畫,要來發展地方,無異砍了人再敷藥,裝成天下大善人。
問題是這善人像綁匪,先綁架後勒贖。如果真心幫助東北角社區及居民發展,引入觀光甚至深度旅遊,都是讓居民與土地共榮的作法,但是政府根本沒想到居民,只是要居民所有的土地,甚至透過徵收手段,清出一些完整區塊,方便財團進駐。
東北角開發案的提出,將是涵蓋四百多公傾區域的巨型開發案,可惡是竟然在六月份內政部再送禁建計劃書,自公告實施日起18個月,惟本案禁建期間如都市計畫完成法定程序,即予以解禁。這種對居民不斷限建,卻許可官方開發的法令,簡直就是法令勒贖,先綁住土地開發,在不能利用下,迫使民間交出土地,然後政府開發,轉賣財團。
土地成肉票,不交不許動,永遠殘破,甚至再不交,就是土地徵收伺候。
滅口
東北角開發,從限建到徵收,如同綁住居民搶土地,人人知道有綁匪,卻不知道誰家被綁。開發計畫關著門劃設,沒人知道那些土地被編入徵收用地,甚至7月1日都東北角改善計畫區段徵收開發作業協調推動第2次會議,與會單位有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北縣政府、臺北縣瑞芳地政事務所、營建署、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內政部土地重劃工程處、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一堆官方單位,就是沒有土地所有的居民。
當貢寮、澳底一帶區域徵收位置出現,住在山中的老農,那著善心環境團體找出來的徵收地圖,比對自己的家園是否將要失去,那種恐慌心情誰能體會。
搶土地,搶到地主不知,無異滅口,對外喊救的機會都沒有,就算真綁匪講黑道規距,綁人求贖也該談判,但是在東北角開發案裡搶土地,都搶到開會討論兼年底土地標售,地主還不知大禍已至。
開發像刑案
讓人痛心!一個開發案,搞得像刑案,幾十年受盡委屈,守住土地安渡晚年,最後連土地都要被奪走,換個地價錢或遷居地,美言改善庶民經濟。問題是,搶到的土地,交給財團蓋樂園大賺錢,為何就不能是居民自已來,這也是台灣社區發展的老問題,結構性原因不願改善,讓社區居民找尋在土地上的春天,最後乾脆奪走土地,讓財團來發展。
東北角富了!那居民呢?
開發案之大,不是一個生態珍貴的田寮洋,在廣大山區、濱海開發區,幾十年的限制開發,早就造就千百個野生動物樂園的田寮洋,在東北角往山裡鑽,早是生態大樂園。幾十年,居民被迫受限,已和生物和諧共存,已經可能發展出不同的深度生態旅遊經濟,但是開發一來,一切變樣。
開發案,不會只是土地開發,還包括道路系通的擴建,現今的基福、規劃的雙溪到大溪,東北角無異沈睡百年,陷入最大的開發危機。
東部發展觀光經濟,命運比搞工業的西部好些,也算是台灣讓污染產業離開,留下無煙囪產業的產業升級方向,但是為何不能兼顧生態保育,共榮地方居民,非得把可以和善的觀光事業,搞的像工業大開發,又是生態破壞、民怨四起,那些發誓初衷好意的官員,該想想什麼問題,讓美事變壞事,觀光發展案又變成土地搶案。
從七星潭到東北角,還包括北海岸、基宜花東沿海區域,這幾年從財團擇點購地的突破,進展到政府以區域開發為名,大面積土地重新規劃,地目透過徵收一次清理,不僅方便財團收購,也想在環評上以土地保育、休憩分區編定,包裹開發混矇過慣,值得大家注意。
對於東北角大開發,當地居民仍舊不知,多位愛鄉的年輕人已經動了起來,需要外界的幫助與關心。
西部搞工業、東部拼觀光,都是一樣豪奪土地,圖利財團,那種改善庶民經濟,如同農村再生,永遠搞不清人與土地的關係,那種端著法令勒贖滅口,簡直是不知的暗夜哭泣的民間苦痛。
發表迴響